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

文档序号:197693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 (Method for improving coloring of crop fruits ) 是由 陈海波 唐明 周俊 于 2021-07-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采用70-90份的γ-氨基丁酸,5-8份的磷酸二氢钾,5-10份的维生素,2-5份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水配制的混合药液对果树的叶片和果实进行处理,着色效果优于喷布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等物质,作用效果与喷布合适浓度的乙烯利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小于喷布乙烯利,尤其是落果、耐储运两项指标,与自然成熟的果实相差无异;且操作简便,成本低;γ-氨基丁酸已经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合成,原料易采购,且价格相对便宜,果农使用起来不会造成经济负担,投入产出比较为理想,且使用简便易掌握。(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coloring of crop fruits, which adopts mixed liquor prepared from 70-90 parts of gamma-aminobutyric acid, 5-8 parts of monopotassium phosphate, 5-10 parts of vitamins, 2-5 parts of trace elements and a proper amount of water to treat leaves and fruits of fruit trees, the coloring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praying abscisic acid, methyl jasmonate and other substances, the action effect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spraying ethephon with proper concentration, but the side effect i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of spraying ethephon, especially two indexes of fruit drop and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resistance, and the coloring effect is the same as that of naturally mature fruits;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and the cost is low; the gamma-aminobutyric acid can be synthesized by modern bio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are easy to purchase, the price is relatively low, economic burden is not caused when the gamma-aminobutyric acid is used by fruit growers, the input and output are relatively ideal, and the gamma-aminobutyric aci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use and easy to master.)

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别名4-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是一个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化学式:H2NCH2CH2CH2COOH;分子质量:103.1。GABA自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中有较多的发现,其中在1949年首先在马铃薯的块茎中发现,在1950年又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系统中发现其存在,被认为是哺乳动物、昆虫或者某些寄生蠕虫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抑制剂,对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植物组织中GABA的含量极低,通常在0.3~32.5μmol/g之间。已有文献报道,植物中GABA富集与植物所经历胁迫应激反应有关,在受到缺氧、热激、冷激、机械损伤、盐胁迫等胁迫压力时,会导致GABA的迅速积累。研究表明,GABA在植物体内不仅仅作为一种代谢物质,也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以及对逆境的响应。

众所周知,果实的外观和糖分含量是影响许多水果的主要品质指标。自从1994年以来,我国的果树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水果品质远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每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5%,且出口单价甚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我国高档水果市场长期被进口占据,对我国的水果生产造成较大的冲击。进口水果之所以冲击国内市场,其原因与果实品质有较大关系。外形端正,色泽艳丽,风味浓郁的果实总是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促进果实着色的方法主要有:改善树体光照条件,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套袋,铺反光膜等。此外采用乙烯利、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等植物生长物质促进果实着色。但是复杂的管理措施不易被群众掌握,同时高昂的成本也使果农望而却步。喷施乙烯利等调节剂会导致落果、缩短果实的储运期,往往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有效促进果实着色,且不易落果,储运期与自然成熟果实无异,且操作简便,易被掌握,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重量计算配制以下组分:70-90份的γ-氨基丁酸,5-8份的磷酸二氢钾,5-10份的维生素,2-5份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水;首先采用有机溶剂溶解维生素得溶液A;其余组分采用水进行溶解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后60℃加热至溶解完全;静置4h后备用;

(2)在开花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树叶片进行喷洒,每周1-2次;

(3)在果实的坐果期以及幼果膨大初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1-2次;

(4)在果实的采摘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1-2次。

更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

更进一步的,所述适量的水以γ-氨基丁酸浓度为100mg/L-400mg/L计算。

更进一步的,在开花期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100mg/L-200mg/L。

更进一步的,在坐果期以及幼果膨大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200mg/L-300mg/L。

更进一步的,在果实采摘期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300mg/L-400mg/L。

更进一步的,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1三者质量比为2:1:3的混合物。

所述微量元素为铁、锰、硼、锌质量比为2:1:2:1的混合物。

铁和锰都是形成植物体内叶绿素叶绿体的重要成分,对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硼对作物体内糖的合成和运输有促进作用,锌也能促进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果实为套袋栽培或未套袋栽培的着色型水果,具体为草莓,葡萄,苹果,梨,桃中的一种。

所述微量元素为铁、锰、硼、锌质量比为3:2:2:1的混合物。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叶片和果实处理溶液中含有大量的γ-氨基丁酸水溶液,γ-氨基丁酸是一种生物自然形成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对人畜无害;作为外源抗逆物质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生产,不会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亦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或者食品安全问题。相较于传统着色方法更具安全性。

(2)本发明提供的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着色效果优于喷布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等物质,作用效果与喷布合适浓度的乙烯利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小于喷布乙烯利,尤其是落果、耐储运两项指标,与自然成熟的果实相差无异。

(3)操作简便,成本低。γ-氨基丁酸已经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合成,原料易采购,且价格相对便宜,果农使用起来不会造成经济负担,投入产出比较为理想,且使用简便易掌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实施时间:2019年1月中旬;

实施地点: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莓农草莓田中,实施对象为草莓;

实施方案:其他种植方式均按常规操作,此外采取如下措施:

(1)以重量计算配制以下组分:70份的γ-氨基丁酸,5份的磷酸二氢钾,5份的维生素,2份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水;首先采用有机溶剂溶解维生素得溶液A;其余组分采用水进行溶解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后60℃加热至溶解完全;静置4h后备用;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1三者质量比为2:1:3的混合物;所述微量元素为铁、锰、硼、锌质量比为2:1:2:1的混合物。

(2)在开花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树叶片进行喷洒,每周2次;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100mg/Lmg/L。

(3)在果实的坐果期以及幼果膨大初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2次;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200mg/L。

(4)在果实的采摘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2次。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300mg/L。

对比例1:

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实施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并未采用本发明的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步骤(1)-(4)。

实施例2:

实施时间:2019年5月中旬-6月上旬;

实施地点: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桃农果园中,实施对象为桃;

实施方案:其他种植方式均按常规操作,此外采取如下措施:

(1)以重量计算配制以下组分:90份的γ-氨基丁酸,8份的磷酸二氢钾,10份的维生素,5份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水;首先采用有机溶剂溶解维生素得溶液A;其余组分采用水进行溶解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后60℃加热至溶解完全;静置4h后备用;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1三者质量比为2:1:3的混合物;所述微量元素为铁、锰、硼、锌质量比为2:1:2:1的混合物。

(2)在开花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树叶片进行喷洒,每周1次;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200mg/L。

(3)在果实的坐果期以及幼果膨大初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1次;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300mg/L。

(4)在果实的采摘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1次。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400mg/L。

对比例2:

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实施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并未采用本发明的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步骤(1)-(4)。

实施例3:

实施时间:2019年6月下旬-7月上旬;

实施地点: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果农葡萄园中,实施对象为夏黑葡萄;

实施方案:其他种植方式均按常规操作,此外采取如下措施:

(1)以重量计算配制以下组分:80份的γ-氨基丁酸,6份的磷酸二氢钾,7份的维生素,3份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水;首先采用有机溶剂溶解维生素得溶液A;其余组分采用水进行溶解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后60℃加热至溶解完全;静置4h后备用;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1三者质量比为2:1:3的混合物;所述微量元素为铁、锰、硼、锌质量比为2:1:2:1的混合物。

(2)在开花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树叶片进行喷洒,每周2次;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150mg/L。

(3)在果实的坐果期以及幼果膨大初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1次;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250mg/L。

(4)在果实的采摘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2次。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350mg/L。

对比例3:

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实施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并未采用本发明的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步骤(1)-(4)。

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获得的草莓果实,桃果实,以及葡萄果实,最后一次施药后取果实或果皮,经国标花青素的测定方法进行测试,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批量测定取平均值):

表1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制备产品糖分对照表

注:其中草莓为施药后3天对果实进行测量,桃和葡萄为最后一次施药后10天取果皮进行测定。

从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果实或果皮中花青素含量对比可知,在相同施肥水平和控水条件等栽培条件下下,使用本发明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操作后的草莓果实、桃果实以及葡萄果实的花青素含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γ-氨基丁酸已经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合成,原料易采购,且价格相对便宜,果农使用起来不会造成经济负担,投入产出比较为理想,且使用简便易掌握。

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ATP在提高植物耐盐胁迫能力中的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