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93906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5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及制备方法 (Bonding alloy silver wi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彭庶瑶 彭晓飞 于 2021-07-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及制备方法,涉及到键合丝加工技术领域,按重量百分比包含纯度为99.99wt%金片0.1-9.0wt%,纯度为99.97wt%的钯片2.5.0wt%-7.5.0wt%,Au-Be母合金0-0.26wt%,Au-Ca母合金0-2.4wt%。本发明无需设置电机或气缸进行驱动,进而无需设置额外的隔热防护机构,同时还可以避免电机或气缸因高温损坏而影响键合合金银丝的正常制备,同时充分对散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利用,避免了能量的浪费。(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onding alloy silver wir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relat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onding wire processing, and comprising 0.1-9.0 wt% of gold sheet with the purity of 99.99 wt%, 2.5.0-7.5.0 wt% of palladium sheet with the purity of 99.97 wt%, 0-0.26 wt% of Au-Be master alloy and 0-2.4 wt% of Au-Ca master alloy according to weight percentage. The invention does not need to be provided with a motor or a cylinder for driving, further does not need to be provided with an additional heat insulation protection mechanism, can avoid the influence of the motor or the cylinder on the normal preparation of the bonding alloy silver wire due to high-temperature damage, and simultaneously fully utilizes hot air flow generated in the heat dissipation process, thereby avoiding the waste of energy.)

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键合丝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键合丝是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组装时,为使芯片内电路的输入/输出键合点与引线框架的内接触点之间实现电气链接的微细金属丝内引线,目前主要类型有金丝、合金金丝、铜丝、镀钯铜丝等,银在所有金属中电阻率最小,导电性能最优,且银的散热性要优于金,但纯银丝成球不稳定,易氧化,其使用还存在很大挑战,为降低封装成本,适应LED键合的需要,键合合金银丝应时而生。

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3194637 B的已授权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及制备方法,属于键合丝加工技术领域。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包含以下重量比的金属材料:银<90wt%,金3.0wt%-10.0wt%,钯3.0wt%-8.0wt%;还包含至少两种下列金属:钙10-100ppm,铍4-10ppm,铈10-100ppm,铜50-500ppm。其制备方法:1)、备料。2)、母合金熔炼。3)、连铸合金棒。4)、粗拉、中拉、细拉。5)、中间退火。6)、超细拉。7)、终退火。8)、绕线。9)、包装。该发明工艺设计合理、规范,操作简便,所得产品导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良好的可塑性、较高的断裂负荷和较好的伸长率,且价格低廉,可满足半导体封装业、LED照明技术对键合合金银丝性能要求,可作为键合金丝的替代品。

但是在上述“连铸合金棒”步骤中,其需要“打开炉内悬空的小坩埚,将小坩埚内的金片、钯片及母合金加入炉内的大坩埚中”,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上述步骤,必然是通过电机或液压缸来进行,电机或液压缸虽然设置在炉体外部,但是由于炉内温度至少在1050-1250摄氏度,因此即使处于炉体外部的电机或液压缸也会受到炉内温度的影响,需要设置极好的隔热防护机构的同时,仍旧存在电机或液压缸因高温而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损坏的情况,对键合合金银丝的正常制备造成了不良影响。

同时,为了避免炉体散发的温度对工作环境造成过大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会在炉体外部设置散热机构,但是散热机构所形成的热气流无法被有效利用,这样就导致了能量的浪费。

因此,发明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及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键合合金银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纯度为99.99wt%金片0.1-9.0wt%,纯度为99.97wt%的钯片2.5.0wt%-7.5.0wt%,Au-Be母合金0-0.26wt%,Au-Ca母合金0-2.4wt%,Au-Ce母合金0-2.6wt%,Au-Cu母合金0-12.4wt%,其余为纯度为99.99wt%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使用连铸炉实现,所述连铸炉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炉体组件,所述炉体组件外侧固定套接设置有供风机构,所述炉体组件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化机构,所述转化机构上方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以及转化机构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所述转化机构中的分流支管对由供风机构内输出的热风进行分流,使得其吹动风扇,进而带动第一旋转轴对第一传动机构中的第一从动链轮以及第二传动机构中的第二从动链轮进行驱动,所述炉体组件中的炉体内腔顶部设置有升降给料机构,所述升降给料机构中的第一往复丝杆在第一传动机构中第一锥齿轮驱动下,带动第二坩埚以及封闭机构整体往复升降,所述升降给料机构右侧底部固定设置有封闭机构,所述封闭机构中的封闭板对第二坩埚底端进行密封,所述炉体组件中的炉体内腔中部右侧固定设置有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位于第二传动机构上方,所述触发机构中的触发杆在受到封闭机构中的定位套环的压力时下降,进而与第二传动机构中的第五弹簧水平方向上共线,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中的第五弹簧在第二往复丝杆带动左右往复运动,进而对触发杆进行推动。

优选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底座、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和安装柜,所述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固定设置于底座顶部右侧,所述安装柜开设于底座正面;

所述炉体组件包括炉体、第一坩埚、导流管和截止阀,所述炉体固定设置于底座顶部左侧,所述第一坩埚固定设置于炉体内腔中部,所述导流管固定贯穿设置于第一坩埚底部,所述截止阀设置于导流管上,且与炉体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供风机构包括弧形密封罩、进气管和冷风机,所述弧形密封罩固定套接设置于炉体后侧顶部,所述进气管左端与弧形密封罩连接以及右端与冷风机连接,所述冷风机固定设置于中频感应加热装置顶部右侧。

优选的,所述转化机构包括第二排气管、空心板、分流支管、方形密封罩、第一旋转轴、风扇和主动链轮,所述第二排气管左端与弧形密封罩连接以及右端与空心板连接,所述弧形密封罩左侧固定贯穿设置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分流支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支管均匀固定贯穿设置于空心板内腔右侧壁上,所述方形密封罩固定设置于空心板右侧,所述第一旋转轴固定贯穿设置于方形密封罩右侧中心处,所述第一旋转轴通过轴承与方形密封罩转动连接,且其左端延伸至方形密封罩内侧,所述风扇位于方形密封罩内部,且固定套接设置于第一旋转轴外侧,所述主动链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主动链轮均固定套接设置于第一旋转轴外侧右端;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第一固定板、第一锥齿轮和第一从动链轮,所述第二旋转轴贯穿炉体外壁并延伸至炉体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轴承转动套接设置于第二旋转轴外侧,且第一固定板与炉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二旋转轴左端以及第一从动链轮固定设置于第一从动链轮右端,所述第一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任意一个主动链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给料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一往复丝杆、第二锥齿轮、第一滑块、第一弹簧、环形套板、L形连接臂和第二坩埚,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炉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贯穿第二固定板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一往复丝杆顶端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滑块套接设置于第一往复丝杆外侧并与第一往复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与环形套板均套接设置于第一往复丝杆外侧,且第一弹簧顶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以及底端与环形套板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臂固定设置于环形套板底部右侧,所述第二坩埚固定设置于L形连接臂底端;

所述封闭机构包括安装块、第一滑动杆、第二弹簧、第三固定板、封闭板和定位套环,所述安装块固定设置于第二坩埚右侧,所述第一滑动杆固定设置于安装块右侧中部,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三固定板均套接设置于第一滑动杆外侧,所述第二弹簧左端与安装块固定连接以及右端与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固定设置于第三固定板底部,所述定位套环固定设置于封闭板底部右侧。

优选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固定套管、第二滑动杆、第一连接板、第三弹簧、触发杆、第二连接板和第四弹簧,所述固定套管与炉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滑动设置于固定套管内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三弹簧均套接设置于第二滑动杆外侧,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杆竖直方向上贯穿第二滑动杆并与第二滑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四弹簧均套接设置于触发杆外侧,且第二连接板与触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顶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以及底端与第二滑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四固定板、第二往复丝杆、第二从动链轮、第二滑块、侧板、中间轴、第五弹簧和拨动块,所述第四固定板固定设置于固定套管底部,所述第二往复丝杆贯穿第四固定板并通过轴承与第四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链轮固定设置于第二往复丝杆左端,所述第二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另一个主动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套接设置于第二往复丝杆外侧并与第二往复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均固定设置于第二滑块顶部,所述中间轴位于两个侧板之间,且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五弹簧与拨动块均套接设置于中间轴外侧,且第五弹簧与中间轴固定连接,所述拨动块一端与第五弹簧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相邻的侧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铸炉还包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旋转盘与搅拌杆,所述旋转盘固定设置于第一往复丝杆底端,所述搅拌杆固定设置于旋转盘底部左侧,所述搅拌杆底端位于第一坩埚内腔底部。

优选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按重量百分比分别取纯度为99.99wt%金片0.1-9.0wt%,纯度为99.97wt%的钯片2.5.0wt%-7.5.0wt%,Au-Be母合金0-0.26wt%,Au-Ca母合金0-2.4wt%,Au-Ce母合金0-2.6wt%,Au-Cu母合金0-12.4wt%,其余为纯度为99.99wt%银;

S2、第一次投料:将金片、钯片及所需添加的母合金放入第二坩埚中,将纯度为99.99wt%的银放入第一坩埚中;

S3、真空熔炼:对炉体进行抽真空处理,当炉体内部真空度达到0.1×10-3Pa时开始利用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对第一坩埚进行加热,当炉体内部温度达到1050-1250摄氏度时,金属银完全熔化,维持此温度,精炼10-20分钟;

S4、冷却散热:在炉体升温过程,使得冷风机通过进气管向弧形密封罩内部输入冷气,冷气与炉体进行换热,使得炉体降温,此时第一排气管上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排气管上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换热后升温的气流由第一排气管排出;

S5、第二次投料:将第一排气管上的阀门关闭,同时将第二排气管上的阀门打开,此时热气流通过第二排气管进入到空心板内部,然后经过多个分流支管分流后吹响风扇使得风扇带动主动链轮旋转,两个主动链轮在旋转时分别带动第一从动链轮以及第二从动链轮旋转;

第一从动链轮旋转时通过第二旋转轴与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进而使得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往复丝杆旋转,此时第一滑块带动第二坩埚在第一往复丝杆外侧升降,当定位套环因第二坩埚的下降而套接在触发杆顶端外侧,并将触发杆向下压,使得触发杆底端与第五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共线设置;

第二从动链轮旋转时则通过第二往复丝杆带动第二滑块左右移动,当第二滑块带动第五弹簧右移时,对触发杆底端进行推动,进而使得触发杆带动第二滑动杆进入到固定套管内部,同时触发杆通过定位套环带动封闭板右移,此时第二坩埚底部的出料口被打开,第二坩埚内部金片、钯片及母合金落入到第一坩埚中;

随着第一往复丝杆的继续旋转,第一往复丝杆通过第一滑块带动第二坩埚复位,此时将第一排气管上的阀门打开,同时将第二排气管上的阀门关闭,并使得炉体内部维持1050-1250摄氏度,精炼10-20分钟;

S6、拉铸合金棒:停止抽真空,并充入氩气,使得炉体内部压力保持在0.01-0.05Pa,同时将截止阀打开,第一坩埚内部的金属液通过导流管流向炉体底部的出丝嘴,获得表面光滑的合金棒;

S7、粗拉、中拉、细拉:将采用连续拉铸方法连铸好的合金棒,经过粗拉、中拉、细拉,拉制成微米级半成品细丝;

S8、中间退火:将细拉获得的合金银丝在350-450摄氏度退火,绕线张力3-15g,收线速度150-250rpm;

S9、超细拉:将经过中间退火的合金银丝,拉制成客户所需成品尺寸,模具延伸率4-9%,拉丝速度180-480m/min;

S10、终退火:将成品尺寸的合金银丝在450-600摄氏度退火,绕线张力3-15g,收线速度100-200rpm;

S11、绕线:绕线张力为3-30g,绕线速度为500-750rpm。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转化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升降给料机构、封闭机构、触发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以便于在进行第二次投料时,可以利用供风机构产生的热气流带动转化机构中的两个主动链轮进行旋转,进而使得两个主动链轮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中的第二旋转轴带动升降给料机构中的第一往复丝杆使得第二坩埚升降,以及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中的第二往复丝杆带动第二滑块顶部的第五弹簧右移,第二坩埚下降时进入到封闭机构中的定位套环内侧,同时定位套环被下压至与第五弹簧水平方向上共线的位置,进而使第五弹簧通过触发杆带动封闭板右移,使第二坩埚内部的金片、钯片以及所需添加的母合金可以落入到第一坩埚内部的液态银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同类型装置,本发明无需设置电机或气缸进行驱动,进而无需设置额外的隔热防护机构,同时还可以避免电机或气缸因高温损坏而影响键合合金银丝的正常制备,同时充分对散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利用,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化机构与第一传动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升降给料机构与封闭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触发机构与触发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滑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中:1、支架组件;11、底座;12、中频感应加热装置;13、安装柜;2、炉体组件;21、炉体;22、第一坩埚;23、导流管;24、截止阀;3、供风机构;31、弧形密封罩;32、进气管;33、冷风机;4、转化机构;41、第二排气管;42、空心板;43、分流支管;44、方形密封罩;45、第一旋转轴;46、风扇;47、主动链轮;5、第一传动机构;51、第二旋转轴;52、第一固定板;53、第一锥齿轮;54、第一从动链轮;6、升降给料机构;61、第二固定板;62、第一往复丝杆;63、第二锥齿轮;64、第一滑块;65、第一弹簧;66、环形套板;67、L形连接臂;68、第二坩埚;7、封闭机构;71、安装块;72、第一滑动杆;73、第二弹簧;74、第三固定板;75、封闭板;76、定位套环;8、触发机构;81、固定套管;82、第二滑动杆;83、第一连接板;84、第三弹簧;85、触发杆;86、第二连接板;87、第四弹簧;9、第二传动机构;91、第四固定板;92、第二往复丝杆;93、第二从动链轮;94、第二滑块;95、侧板;96、中间轴;97、第五弹簧;98、拨动块;10、搅拌组件;101、旋转盘;102、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键合合金银丝,按重量百分比包含纯度为99.99wt%金片0.1-9.0wt%,纯度为99.97wt%的钯片2.5.0wt%-7.5.0wt%,Au-Be母合金0-0.26wt%,Au-Ca母合金0-2.4wt%,Au-Ce母合金0-2.6wt%,Au-Cu母合金0-12.4wt%,其余为纯度为99.99wt%银。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所述方法使用连铸炉实现,所述连铸炉包括支架组件1,所述支架组件1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炉体组件2,所述炉体组件2外侧固定套接设置有供风机构3,所述炉体组件2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化机构4,所述转化机构4上方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5以及转化机构4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9,所述转化机构4中的分流支管43对由供风机构3内输出的热风进行分流,使得其吹动风扇46,进而带动第一旋转轴45对第一传动机构5中的第一从动链轮54以及第二传动机构9中的第二从动链轮93进行驱动,所述炉体组件2中的炉体21内腔顶部设置有升降给料机构6,所述升降给料机构6中的第一往复丝杆62在第一传动机构5中第一锥齿轮53驱动下,带动第二坩埚68以及封闭机构7整体往复升降,所述升降给料机构6右侧底部固定设置有封闭机构7,所述封闭机构7中的封闭板75对第二坩埚68底端进行密封,所述炉体组件2中的炉体21内腔中部右侧固定设置有触发机构8,所述触发机构8位于第二传动机构9上方,所述触发机构8中的触发杆85在受到封闭机构7中的定位套环76的压力时下降,进而与第二传动机构9中的第五弹簧97水平方向上共线,所述第二传动机构9中的第五弹簧97在第二往复丝杆92带动左右往复运动,进而对触发杆85进行推动。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底座11、中频感应加热装置12和安装柜13,所述中频感应加热装置12固定设置于底座11顶部右侧,所述安装柜13开设于底座11正面,以便于利用中频感应加热装置12左侧延伸出的加热管对炉体组件2中的第一坩埚22进行加热。

同时,所述炉体组件2包括炉体21、第一坩埚22、导流管23和截止阀24,所述炉体21固定设置于底座11顶部左侧,所述第一坩埚22固定设置于炉体21内腔中部,所述导流管23固定贯穿设置于第一坩埚22底部,所述截止阀24设置于导流管23上,且与炉体21内壁固定连接。

另外,所述供风机构3包括弧形密封罩31、进气管32和冷风机33,所述弧形密封罩31固定套接设置于炉体21后侧顶部,所述进气管32左端与弧形密封罩31连接以及右端与冷风机33连接,所述冷风机33固定设置于中频感应加热装置12顶部右侧,以便于在炉体21升温过程,使得冷风机33通过进气管32向弧形密封罩31内部输入冷气,冷气与炉体21进行换热,使得炉体21降温。

如图2所示,所述转化机构4包括第二排气管41、空心板42、分流支管43、方形密封罩44、第一旋转轴45、风扇46和主动链轮47,所述第二排气管41左端与弧形密封罩31连接以及右端与空心板42连接,所述弧形密封罩31左侧固定贯穿设置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41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分流支管4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支管43均匀固定贯穿设置于空心板42内腔右侧壁上,所述方形密封罩44固定设置于空心板42右侧,所述第一旋转轴45固定贯穿设置于方形密封罩44右侧中心处,所述第一旋转轴45通过轴承与方形密封罩44转动连接,且其左端延伸至方形密封罩44内侧,所述风扇46位于方形密封罩44内部,且固定套接设置于第一旋转轴45外侧,所述主动链轮4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主动链轮47均固定套接设置于第一旋转轴45外侧右端,以便于热气流通过第二排气管41进入到空心板42内部后,经过多个分流支管43分流后吹响风扇46使得风扇46带动主动链轮47旋转,两个主动链轮47在旋转时分别带动第一传动机构5中第一从动链轮54以及第二传动机构9中的第二从动链轮93旋转。

同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包括第二旋转轴51、第一固定板52、第一锥齿轮53和第一从动链轮54,所述第二旋转轴51贯穿炉体21外壁并延伸至炉体21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52通过轴承转动套接设置于第二旋转轴51外侧,且第一固定板52与炉体2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53固定设置于第二旋转轴51左端以及第一从动链轮54固定设置于第一从动链轮54右端,所述第一从动链轮54通过链条与任意一个主动链轮47传动连接,以便于主动链轮47带动第一从动链轮54旋转时,第一从动链轮54旋转时通过第二旋转轴51与第一锥齿轮53带动升降给料机构6中的第二锥齿轮63旋转。

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给料机构6包括第二固定板61、第一往复丝杆62、第二锥齿轮63、第一滑块64、第一弹簧65、环形套板66、L形连接臂67和第二坩埚68,所述第二固定板61与炉体2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62贯穿第二固定板61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固定板6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63固定设置于第一往复丝杆62顶端且与第一锥齿轮53啮合,所述第一滑块64套接设置于第一往复丝杆62外侧并与第一往复丝杆6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5与环形套板66均套接设置于第一往复丝杆62外侧,且第一弹簧65顶端与第一滑块64固定连接以及底端与环形套板66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臂67固定设置于环形套板66底部右侧,所述第二坩埚68固定设置于L形连接臂67底端,以便于当第二锥齿轮63旋转时,第二锥齿轮63带动第一往复丝杆62旋转,此时第一滑块64带动第二坩埚68在第一往复丝杆62外侧升降。

另外,所述封闭机构7包括安装块71、第一滑动杆72、第二弹簧73、第三固定板74、封闭板75和定位套环76,所述安装块71固定设置于第二坩埚68右侧,所述第一滑动杆72固定设置于安装块71右侧中部,所述第二弹簧73与第三固定板74均套接设置于第一滑动杆72外侧,所述第二弹簧73左端与安装块71固定连接以及右端与第三固定板74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75固定设置于第三固定板74底部,所述定位套环76固定设置于封闭板75底部右侧,以便于当封闭板75右移时,此时第二坩埚68底部的出料口被打开,第二坩埚68内部金片、钯片及母合金落入到第一坩埚22中。

如图4所示,所述触发机构8包括固定套管81、第二滑动杆82、第一连接板83、第三弹簧84、触发杆85、第二连接板86和第四弹簧87,所述固定套管81与炉体2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82滑动设置于固定套管81内侧,所述第一连接板83与第三弹簧84均套接设置于第二滑动杆82外侧,且第一连接板83与第二滑动杆82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杆85竖直方向上贯穿第二滑动杆82并与第二滑动杆8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86与第四弹簧87均套接设置于触发杆85外侧,且第二连接板86与触发杆8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87顶端与第二连接板86固定连接以及底端与第二滑动杆82固定连接,以便于当触发杆85带动第二滑动杆82进入到固定套管81内部时,触发杆85同时通过定位套环76带动封闭板75右移。

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第二传动机构9包括第四固定板91、第二往复丝杆92、第二从动链轮93、第二滑块94、侧板95、中间轴96、第五弹簧97和拨动块98,所述第四固定板91固定设置于固定套管81底部,所述第二往复丝杆92贯穿第四固定板91并通过轴承与第四固定板9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链轮93固定设置于第二往复丝杆92左端,所述第二从动链轮93通过链条与另一个主动链轮47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94套接设置于第二往复丝杆92外侧并与第二往复丝杆92螺纹连接,所述侧板9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95均固定设置于第二滑块94顶部,所述中间轴96位于两个侧板95之间,且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侧板95转动连接,所述第五弹簧97与拨动块98均套接设置于中间轴96外侧,且第五弹簧97与中间轴96固定连接,所述拨动块98一端与第五弹簧97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相邻的侧板95固定连接,以便于第二从动链轮93旋转时则通过第二往复丝杆92带动第二滑块94左右移动,当第二滑块94带动第五弹簧97右移时,对触发杆85底端进行推动,同时当触发杆85底端在第五弹簧97左移状态下进行实现与第五弹簧97水平方向上的共线时,第五弹簧97因触发杆85的阻挡以中间轴96为轴心旋转至水平状态,进么由触发杆85右侧移动至触发杆85左侧,同时当触发杆85不再与第五弹簧97接触时,由于拨动块98的作用力,此时第五弹簧97复位成竖直状态,并在右移的过程中实现对触发杆85的推动。

如图6所示,一种键合合金银丝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按重量百分比分别取纯度为99.99wt%金片0.1-9.0wt%,纯度为99.97wt%的钯片2.5.0wt%-7.5.0wt%,Au-Be母合金0-0.26wt%,Au-Ca母合金0-2.4wt%,Au-Ce母合金0-2.6wt%,Au-Cu母合金0-12.4wt%,其余为纯度为99.99wt%银;

S2、第一次投料:将金片、钯片及所需添加的母合金放入第二坩埚68中,将纯度为99.999wt%的银放入第一坩埚22中;

S3、真空熔炼:对炉体21进行抽真空处理,当炉体21内部真空度达到0.1×10-3Pa时开始利用中频感应加热装置12对第一坩埚22进行加热,当炉体21内部温度达到1050-1250摄氏度时,金属银完全熔化,维持此温度,精炼10-20分钟;

S4、冷却散热:在炉体21升温过程,使得冷风机33通过进气管32向弧形密封罩31内部输入冷气,冷气与炉体21进行换热,使得炉体21降温,此时第一排气管上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排气管41上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换热后升温的气流由第一排气管排出;

S5、第二次投料:将第一排气管上的阀门关闭,同时将第二排气管41上的阀门打开,此时热气流通过第二排气管41进入到空心板42内部,然后经过多个分流支管43分流后吹响风扇46使得风扇46带动主动链轮47旋转,两个主动链轮47在旋转时分别带动第一从动链轮54以及第二从动链轮93旋转;

第一从动链轮54旋转时通过第二旋转轴51与第一锥齿轮53带动第二锥齿轮63旋转,进而使得第二锥齿轮63带动第一往复丝杆62旋转,此时第一滑块64带动第二坩埚68在第一往复丝杆62外侧升降,当定位套环76因第二坩埚68的下降而套接在触发杆85顶端外侧,并将触发杆85向下压,使得触发杆85底端与第五弹簧97在水平方向上共线设置;

第二从动链轮93旋转时则通过第二往复丝杆92带动第二滑块94左右移动,当第二滑块94带动第五弹簧97右移时,对触发杆85底端进行推动,进而使得触发杆85带动第二滑动杆82进入到固定套管81内部,同时触发杆85通过定位套环76带动封闭板75右移,此时第二坩埚68底部的出料口被打开,第二坩埚68内部金片、钯片及母合金落入到第一坩埚22中;

随着第一往复丝杆62的继续旋转,第一往复丝杆62通过第一滑块64带动第二坩埚68复位,此时将第一排气管上的阀门打开,同时将第二排气管41上的阀门关闭,并使得炉体21内部维持1050-1250摄氏度,精炼10-20分钟;

S6、拉铸合金棒:停止抽真空,并充入氩气,使得炉体21内部压力保持在0.01-0.05Pa,同时将截止阀24打开,第一坩埚22内部的金属液通过导流管23流向炉体21底部的出丝嘴,获得表面光滑的合金棒;

S7、粗拉、中拉、细拉:将采用连续拉铸方法连铸好的合金棒,经过粗拉、中拉、细拉,拉制成微米级半成品细丝;

S8、中间退火:将细拉获得的合金银丝在350-450摄氏度退火,绕线张力3-15g,收线速度150-250rpm;

S9、超细拉:将经过中间退火的合金银丝,拉制成客户所需成品尺寸,模具延伸率4-9%,拉丝速度180-480m/min;

S10、终退火:将成品尺寸的合金银丝在450-600摄氏度退火,绕线张力3-15g,收线速度100-200rpm;

S11、绕线:绕线张力为3-30g,绕线速度为500-750rpm。

实施例3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为了使得金片、钯片及所需添加的母合金更好的融入熔化后的银中,所述连铸炉还包括搅拌组件10,所述搅拌组件10包括旋转盘101与搅拌杆102,所述旋转盘101固定设置于第一往复丝杆62底端,所述搅拌杆102固定设置于旋转盘101底部左侧,所述搅拌杆102底端位于第一坩埚22内腔底部,以便于第一往复丝杆62旋转时通过旋转盘101带动搅拌杆102对第一坩埚22内部熔化后的银进行搅拌,进而实现金片、钯片、所需添加的母合金以及液态银的快速融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半导体电路的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