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仓、制冷系统以及生化分析仪

文档序号:188758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试剂仓、制冷系统以及生化分析仪 (Reagent storehouse, refrigerating system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appearance ) 是由 闫玮 马德新 于 2021-08-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试剂仓、制冷系统以及生化分析仪,其中,该试剂仓包括仓主体和盖板,仓主体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与底板连接,并环绕侧板的周向设置,底板将侧板围合形成的空间分隔为安装腔和冷却腔,盖板与侧板连接,并盖合冷却腔背离底板一侧的开口,冷却腔内形成有过液通道,试剂仓设有与过液通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本申请提供的试剂仓占用空间体积小,且组装工艺要求低、制作成本低。(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agent bin, a refrigerating system and a biochemical analyzer, wherein the reagent bin comprises a bin main body and a cover plate, the bin main body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side plate, the sid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and arranged around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side plate, the bottom plate divides a space formed by enclosing the side plate into an installation cavity and a cooling cavity, the cov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plate and covers an opening of one side of the cooling cavity,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bottom plate, a liquid passing channel is formed in the cooling cavity, and the reagent bin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and an outlet which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quid passing channel. The reagent storehouse that this application provided occupation space is small, and the assembly process requirement is low, the cost of manufacture is low.)

试剂仓、制冷系统以及生化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剂仓、制冷系统以及生化分析仪。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生化分析仪主要采用冷媒循环带走试剂仓内温度的方式,实现试剂仓制冷。现有生化分析仪基本都由国外引进,其采用嵌套试剂锅方案,通过焊接工艺将内外两层锅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侧壁及底部中空的结构,从而使冷媒能够在其中流动,以与试剂仓进行热交换。由于嵌套试剂锅方案有两层锅壁,且两层锅壁之间还要中空以供冷媒流动,因此嵌套试剂锅所占用空间较大。并且由于嵌套试剂锅还要留有用于试剂条码扫描的观察窗口,因此嵌套锅需要焊接的地方很多,要保证嵌套试剂锅的密封性,需要每一处焊接点都不能漏水,工艺要求极高,且成本高、良品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试剂仓,旨在减少焊接工位,降低工艺要求和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试剂仓包括:

仓主体,所述仓主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并环绕所述侧板的周向设置,所述底板将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的空间分隔为安装腔和冷却腔;和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侧板连接,并盖合所述冷却腔背离底板一侧的开口,所述冷却腔内形成有过液通道,所述试剂仓设有与所述过液通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试剂仓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并能够密封所述冷却腔。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试剂仓设有转动驱动件和转盘,所述转动驱动件与所述转盘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设有供所述转动驱动件穿过的第一让位口和第二让位口,所述转盘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密封件包括内环密封圈和外环密封圈,所述内环密封圈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并密封所述冷却腔朝向所述第一让位口和第二让位口一侧,所述外环密封圈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并密封所述冷却腔背离所述第一让位口和第二让位口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安装筋,所述安装筋包括:

内环筋,所述内环筋与所述底板连接,并环绕所述第一让位口设置,所述内环密封圈与所述内环筋连接以密封所述冷却腔朝向所述内环筋的一侧;和

外环筋,所述外环筋与所述底板连接,并环绕所述底板的周向设置,所述外环密封圈与所述外环筋连接以密封所述冷却腔朝向所述外环筋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内环筋设有两个,两所述内环筋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内环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盖板抵接;

和/或,所述外环筋设有两个,两所述外环筋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外环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盖板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导引筋,所述导引筋将所述冷却腔分隔形成所述过液通道,所述导引筋包括:

第一分隔筋,所述第一分隔筋设于所述冷却腔内,并与将所述冷却腔分隔为位于内环的第一内环通道和位于外环的第一外环通道;和

第二分隔筋,所述第二分隔筋至少部分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内环通道内,并将所述第一内环通道分隔为位于内环的第二内环通道和位于外环的第二外环通道,所述导引筋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外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外环通道的第一连通口,和连通所述第二内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外环通道的第二连通口,所述进口或出口的其中之一设于所述第一外环通道,所述进口或出口的其中之另一设于所述第二内环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安装腔一侧设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围合形成有第一排液通道,所述第一排液通道与所述排液口连通;

和/或,所述底板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侧板朝向所述安装腔一侧设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围合形成第二排液通道,第二排液通道与所述排液口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当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安装腔一侧设有第一凸筋时,所述第一凸筋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第一凸筋间隔设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安装腔的表面,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排液通道;

当所述侧板朝向所述安装腔一侧设有第二凸筋时,所述第二凸筋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第二凸筋间隔设于所述侧板朝向所述安装腔的表面,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排液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排液口邻近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连接处设置,定义所述底板中部朝向所述侧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冷却腔倾斜设置;

和/或,所述仓主体和所述盖板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和/或,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安装腔一侧设置疏水层;

和/或,所述仓主体为一体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制冷模组、驱动件、水箱以及试剂仓,所述水箱与所述冷却腔的出口连通,并连通所述制冷模组,所述制冷模组与所述冷却腔的进口连通,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试剂仓、所述水箱以及所述制冷模组连通的回路,试剂仓包括:

仓主体,所述仓主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并环绕所述侧板的周向设置,所述底板将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的空间分隔为安装腔和冷却腔;和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侧板连接,并盖合所述冷却腔背离底板一侧的开口,所述冷却腔内形成有过液通道,所述试剂仓设有与所述过液通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设有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试剂仓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制冷模组连通,所述水箱还设有注液口和溢出口,所述溢出口和所述出液口沿所述水箱的放置方向间隔设置;

和/或,所述水箱设有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试剂仓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制冷模组连通,所述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水箱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插设于所述水箱内,并延伸至所述水箱底部,所述导液管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生化分析仪,所述生化分析仪还包括试剂仓,试剂仓可以用于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制冷模组、驱动件、水箱以及试剂仓,所述水箱与所述冷却腔的出口连通,并连通所述制冷模组,所述制冷模组与所述冷却腔的进口连通,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试剂仓、所述水箱以及所述制冷模组连通的回路,试剂仓包括:

仓主体,所述仓主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并环绕所述侧板的周向设置,所述底板将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的空间分隔为安装腔和冷却腔;和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侧板连接,并盖合所述冷却腔背离底板一侧的开口,所述冷却腔内形成有过液通道,所述试剂仓设有与所述过液通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试剂仓包括仓主体和盖板,仓主体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可以将侧板围合形成的空间分隔以形成用于装载转盘的安装腔和用于冷却试剂仓的冷却腔。盖板可以盖合冷却腔背离底板一侧,以封闭冷却腔,保证冷媒可以在冷却腔内流动。冷却试剂仓时,可以从进口通入冷媒,以使冷媒进入冷却腔,并在过液通道中流转,冷媒在过液通道内流转过程中会与试剂仓进行热交换而降低试剂仓的温度,从而增长放置在转盘中的试剂或样本的存储时间。通入过液通道内的冷媒最终会从出口流出,以保证冷却腔可以不断通入未进行热交换的冷媒,从而保证试剂仓的冷却效果,保证试剂仓温度能够下降至预设温度。

此外,相较于内嵌锅式试剂仓,本申请提供的试剂仓在组装形成可通入冷媒的冷却腔时,将盖板和仓主体连接即可,减少了试剂仓形成冷却腔所要连接的安装位置的数量,降低了试剂仓连接安装时的工艺要求,降低了生产制作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制冷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中试剂仓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中试剂仓显示排液口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试剂仓中盖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制冷系统中水箱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中制冷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制冷系统中制冷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制冷模组部分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制冷模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9,本发明提出一种试剂仓包括主体结构、转动驱动件和转盘,主体结构形成冷却腔和安装腔。主体结构侧壁设有观察窗口,转盘安装于安装腔内,转动驱动件可以驱动转盘在安装腔内转动,以使放置在转盘上的试剂或样本容器上的条码通过观察窗口显示,以供扫描。冷却腔内可以通入冷媒或者冷却液等具有制冷功能的流体,以冷却试剂仓,降低试剂仓温度,从而提高样本活性,增长试剂和样本的存储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试剂仓100包括仓主体10和盖板20,仓主体10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侧板12与底板11连接,并环绕侧板12的周向设置,底板11将侧板12围合形成的空间分隔为安装腔10a和冷却腔10b,盖板20与侧板12连接,并盖合冷却腔10b背离底板11一侧的开口,冷却腔10b内形成有过液通道10c,试剂仓100设有与过液通道10c连通的进口20a和出口20b。

其中,侧板12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方筒状或者圆筒状等,底板11和盖板20可以为方形板或者圆形板等。在本申请中,为了便于转动驱动件驱动转盘在安装腔10a内转动,侧板12呈圆筒状设置,底板11和盖板20呈圆形板设置。本申请提供的仓主体10和盖板20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在本申请中,仓主体10和盖板20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如此不仅能够保证仓主体10与盖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还使得本申请提供的试剂仓100在组装时不涉及焊接工艺,结构间装配的可靠性高,组装成本低,且不会存在焊接不良产生的良品率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试剂仓100的转动驱动件可以设置在安装腔10a内,也可以部分结构穿过底板11和盖板20以与转盘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试剂仓100的侧板12是有用于显露容器上条形码的窗口12a,侧板12形成窗口12a位置连接有玻璃等透明材质的连接板,以封闭安装腔10a,保证安装腔10a内温度能够降低和稳定。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试剂仓100包括仓主体10和盖板20,仓主体10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底板11可以将侧板12围合形成的空间分隔以形成用于装载转盘的安装腔10a和用于冷却试剂仓100的冷却腔10b。盖板20可以盖合冷却腔10b背离底板11一侧,以封闭冷却腔10b,保证冷媒可以在冷却腔10b内流动。冷却试剂仓100时,可以从进口20a通入冷媒,以使冷媒进入冷却腔10b,并在过液通道10c中流转,冷媒在过液通道10c内流转过程中会与试剂仓100进行热交换而降低试剂仓100的温度,从而增长放置在转盘中的试剂或样本的存储时间。通入过液通道10c内的冷媒最终会从出口20b流出,以保证冷却腔10b可以不断通入未进行热交换的冷媒,从而保证试剂仓100的冷却效果,保证试剂仓100温度能够下降至预设温度。

此外,相较于内嵌锅式试剂仓100,本申请提供的试剂仓100在组装形成可通入冷媒的冷却腔10b时,将盖板20和仓主体10连接即可,减少了试剂仓100形成冷却腔10b所要连接的安装位置的数量,降低了试剂仓100连接安装时的工艺要求,降低了生产制作的成本。

相关技术中的嵌套锅的主体结构为了方便焊接,一般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然而,不锈钢材质与试剂仓100内空气的热量交换能力较低,试剂仓100内试剂冷藏效果差。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仓主体1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或者仓主体10和盖板2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仓主体10和盖板2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可以提高试剂仓100的导热率,从而提高冷却腔10b内的冷媒与安装腔10a内热空气的热交换效率。

为了提高底板11和侧板12的连接强度,便于仓主体10制作加工,仓主体10可以为一体结构。当然,为了底板11上各结构的制作加工,也可以将底板11和侧板12制作成可拆卸暗转给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试剂仓100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于底板11和盖板20之间,并能够密封冷却腔10b。可以理解,密封件能够保证冷却腔10b的密封性,防止冷却腔10b内的冷媒泄漏。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试剂仓100设有转动驱动件和转盘,转动驱动件与转盘连接,并能够驱动转盘转动,底板11和盖板20设有供转动驱动件穿过的第一让位口11b和第二让位口20c,转盘设于安装腔10a内。

可以理解,将转动驱动件设于安装腔10a外可以节省其占用安装腔10a的空间而减小安装腔10a的大小,从而减小试剂仓100的占用空间。第一让位口11b和第二让位口20c可以避让转动驱动件400,保证转动驱动能够驱动转盘转动。转动驱动件可以包括驱动主体和转轴,转动驱动件可以为了提高与盖板20和仓主体10连接安装的稳固性,将驱动主体设置在盖板20背离冷却腔10b的一侧,转轴穿过第一让位口11b和第二让位口20c与安装腔10a内的转盘连接,以驱动转盘转动。当然,转动驱动件也可以为了进一步减小试剂仓100的大小,将驱动主体的至少部分结构插设在第一让位口11b和第二让位口20c围合形成的空间内。

为了保证冷却腔10b的气密性,密封件可以包括内环密封圈和外环密封圈,内环密封圈设于底板11和盖板20之间,并密封冷却腔10b朝向第一让位口11b和第二让位口20c一侧,外环密封圈设于底板11和盖板20之间,并密封冷却腔10b背离第一让位口11b和第二让位口20c一侧。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底板11朝向盖板20的一侧设有安装筋111,安装筋111包括内环筋1111和外环筋1112,内环筋1111与底板11连接,并环绕第一让位口11b设置,内环密封圈与内环筋1111连接以密封冷却腔10b朝向内环筋1111的一侧,外环筋1112与底板11连接,并环绕底板11的周向设置,外环密封圈与外环筋1112连接以密封冷却腔10b朝向外环筋1112的一侧。

可以理解,内环筋1111可以用于连接固定内环密封圈,外环筋1112可以用于连接固定外环密封圈。为了简化底板11结构,方便内环密封圈安装,内环筋1111可以设有一个,此时内环密封圈形成有卡接槽,内环筋1111插设于卡接槽内,内环密封圈抵接于内环筋1111与盖板20之间。为了提高密封圈安装固定的稳定性,可以将内环筋1111设有两个,两内环筋1111间隔设置,并与底板11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111a,内环密封圈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11a内,并与盖板20抵接。以保证冷却腔10b朝向第一让位口11b和第二让位口20c一侧的密封效果,保证冷媒不泄漏。当然,内环筋1111也可以设有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保证其能够与盖板20配合安装固定内环密封圈,以保证冷却腔10b朝向第一让位口11b和第二让位口20c一侧的密封效果即可。同理,外环筋1112也可以设有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

参见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在保证内环密封圈安装的稳固性的同时,简化底板11结构,方便底板11制作加工,可以将内环筋1111设有两个,两内环筋1111间隔设置,并与底板11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111a,内环密封圈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11a内,并与盖板20抵接。同理,为了在保证外环密封圈安装的稳固性的同时,简化底板11结构,可以将外环筋1112设有两个,两外环筋1112间隔设置,并与底板11围合形成第二安装槽111b,外环密封圈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11b内,并与盖板20抵接。

参见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底板11朝向盖板20的一侧设有导引筋112,导引筋112将冷却腔10b分隔形成过液通道10c。由导引筋112将冷却腔10b分割形成的过液通道10c可供冷媒流通,从而增大冷媒在冷却腔10b内的流通范围,使进入冷却腔10b的冷媒能够充分的与仓主体10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媒与试剂仓100的热交换效率。

导引筋112包括第一分隔筋1121和第二分隔筋1122,第一分隔筋1121设于冷却腔10b内,并与将冷却腔10b分隔为位于内环的第一内环通道112b和位于外环的第一外环通道112a,第二分隔筋1122至少部分结构设于第一内环通道112b内,并将第一内环通道112b分隔为位于内环的第二内环通道112d和位于外环的第二外环通道112c,导引筋112形成有连通第一外环通道112a和第二外环通道112c的第一连通口112e,和连通第二内环通道112d和第二外环通道112c的第二连通口112f,进口20a或出口20b的其中之一设于第一外环通道112a,进口20a或出口20b的其中之另一设于第二内环通道112d。

可以理解,第一分隔筋1121和第二分隔筋1122可以将冷却腔10b分隔为第一外环通道112a、第二内环通道112d以及第二外环通道112c,第二内环通道112d和第二外环通道112c组成第一内环通道112b。第一连通口112e和第二连通口112f可保证各个通道之间的连通。冷媒从进口20a进入冷却腔10b后,会先流经第一外环通道112a,再进入第二外环通道112c,最终流入第二内环通道112d并从出口20b排出。以增大冷媒在冷却腔10b内的流通范围,提高冷媒与试剂仓100的换热效率。并且,如此设置导引筋是的底板11、侧板12以及盖板20导热更均匀,能够提高试剂仓100和冷媒的热交换效果。

由第一分隔筋1121和第二分隔筋1122分隔形成的过液通道10c可以为了提升冷媒的流通速率,设置为多向导通的通道。当然,也可以为了将换热完成的冷媒能够及时排出冷却腔10b,提升冷媒与试剂仓100的冷却效果,而将过液通道10c设置为单向导通的通道。

参见图4,当过液通道10c也单向导通的通道时,第一分隔筋1121可以包括第一分隔段1121a和第一导引段1121b,第一分隔段1121a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分隔段的两端分别与内环筋1111和外环筋1112连接,以隔断环形设置的冷却腔10b,第一导引段1121b设于冷却腔10b内,并将冷却腔10b分隔为所述第一内环通道112b和所述第一外环通道112a,第一导引段1121b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分隔段1121a的一侧,另一端与第一分隔段1121a的另一侧间隔设置,以供第二分隔筋1122穿过,第一导引段1121b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分隔筋1122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连通口112e。第二分隔筋1122包括第二分隔段1122a和第二导引段1122b,第二分隔段1122a与外环筋1112连接,并穿过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段1121a和第一导引段1121b向第一内环通道112b内延伸,第二导引段1122b设于第一内环通道112b内,并将第一内环通道112b分隔为所述第二内环通道112d和所述第二外环通道112c,第二导引段1122b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分隔段1122a背离外环筋1112的一端,另一端与第一分隔段1121a连接第一导引段1121b的一侧间隔形成第二连通口112f,进口20a设于第一分隔段1121a和第二分隔段1122a之间,出口20b设于第一分隔段1121a背离进口20a的一侧,并设于第一外环通道112a内。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增大冷媒的流通范围,提升冷媒与试剂仓100的换热效果,还可以使将冷却腔10b分隔形成过液通道10c的导引筋112的结构更加简洁,方便底板11的制作加工。

由于安装腔10a内存在热空气,故当冷媒与试剂仓100进行热交换时,安装腔10a内的热空气会遇冷产生冷凝水。为了便于冷凝水的排出,可以在侧板12或者底板11设置与安装腔10a连通的排液口11a,排液口11a与安装腔10a连通。排液口11a可以与外部的接液容器连通,以便于冷凝水的收集,防止冷凝水随意排放。

结合参见图2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排液口11a设于底板11,排液口11a邻近底板11与侧板12的连接处设置,定义底板11中部朝向侧板12方向为第一方向,底板11沿第一方向朝向冷却腔10b倾斜设置。

可以理解,将底板11沿第一方向朝向冷却腔10b倾斜设置,使得底板11朝向安装腔10a一侧呈中部高而四周低的形状设置。如此设置的底板11有利于冷凝水的汇集,并可以为冷凝水导向,以使安装腔10a内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即可导向流入排液口11a,以排出安装腔10a。

可以定义底板11与盖板20之间的间距为W,底板11沿第一方向朝向冷却腔10b倾斜设置可以理解为:底板11沿底板11中部朝向侧板12方向W逐渐减小设置。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底板11的厚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设置,以使底板11形成朝向安装腔10a的到斜面,从而为冷凝水导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凝水凝聚和流动的速度,提高底导引冷凝水的功能,可以在底板11朝向安装腔10a一侧设置疏水层,疏水层可以为安装于底板11朝向安装腔10a一侧的表面的疏水材料或可以为涂覆于底板11朝向安装腔10a一侧的表面的疏水漆。

参见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底板11设有排液口11a,底板11朝向安装腔10a的一侧设有第一凸筋113,第一凸筋113围合形成有第一排液通道11c,第一排液通道11c与排液口11a连通。

可以理解,第一凸筋113的设置可以增大底板11与安装腔10a内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底板11传导冷媒的冷量,提升试剂仓100与安装腔10a内热空气的换热效率。第一凸筋113形成的第一排液通道11c便于冷凝水汇集流向排液口11a从而,排出安装腔10a。同理,为了增大侧板12与安装腔10a内热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试剂仓100与安装腔10a内热空气的换热效率,还可以在侧板12朝向安装腔10a的一侧设有第二凸筋。第二凸筋可以围合形成第二排液通道,第二排液通道与排液口连通,以便于将冷凝水汇集流向排液口11a,从而排出安装腔10a。为了提高第二凸筋的引流效果,可以将第二凸筋朝向底板延伸设置。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过的试剂仓100可以根据需求仅设有第一凸筋113和第二凸筋的其中之一,或者同时设置第一凸筋113和第二凸筋,在此不作限制。

第一凸筋113和第二凸筋可以设有至少两个。例如,第一凸筋113和第二凸筋可以设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在此不做限制。第一凸筋113和第二凸筋数量的增加可以增大仓主体10与安装腔10a内空气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高试剂仓100的降温效果。第一凸筋113和第二凸筋的密度、位置以及高度等可以根据试剂仓100的安装腔10a内的具体情况设置,以增大仓主体10与安装腔10a内热空气的接触面积,破坏安装腔10a内的热空气与试剂仓100壁的接触热阻,提升试剂仓100与安装腔10a内热空气的换热效率。例如,参见图4,在本申请中,第一凸筋113可以包括多个子凸筋1131,多个子凸筋1131等间隔设置,并呈环形设置,第一凸筋113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凸筋113的子凸筋1131朝背离底板11中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筋113的子凸筋1131的长度自背离底板11中部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可以较大效率利用底板11朝向安装腔10a一侧的结构,增大子凸筋1131间的密度,提高第一凸筋113与安装腔10a内热空气的换热效率。并且,还使得冷凝水可以汇聚于底板11的各个方位,以便于流向排液口11a排出。

底板11朝向盖板20的一侧可以形成连通排液口11a的排液管,盖板20设有让排液管穿过的避让口。

参见图3,为了增大冷却腔10b内的空间,可以将内环筋1111邻近第一让位口11b设置,外环筋1112邻近侧板12设置。为了避让排液口11a,外环筋1112邻近排液口11a的部分结构可以朝向冷却腔10b内凹陷。为了保证外环筋1112与第一分隔筋1121围合形成的第一外环通道112a各个位置流量的一致性,可以将第一分隔筋1121对应外环筋1112朝向第一内环通道112b内凹陷。同理,第二分隔筋1122也可以对应第一分隔筋1121朝向第二内环通道112d凹陷。

参见图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系统1000,该制冷系统1000包括制冷模组200、驱动件400、水箱300以及试剂仓100,该试剂仓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系统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水箱300与冷却腔10b的出口20b连通,并连通制冷模组200,制冷模组200与冷却腔10b的进口20a连通,驱动件400连接于试剂仓100、水箱300以及制冷模组200连通的回路。

制冷模组200可以是压缩机模组或者半导体制冷片模组等。制冷模组200可以冷却完成热交换后的冷媒,以使冷媒可以在制冷系统1000中循环使用。水箱300的设置可以防止制冷系统1000中存在的死体积空气不断在制冷系统1000内循环而对驱动件400造成损伤。驱动件400可以为泵结构,驱动件400可以驱动冷媒在制冷模组200、水箱300以及试剂仓100连通形成的回路中流通,以使冷却后的冷媒可以进入过液通道10c内冷却试剂仓100。从试剂仓100内流出的冷媒可以经过水箱300重新流回制冷模组200内以进行冷却,从而实现冷媒的循环使用。

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水箱300设有相连通的进液口300a和出液口300b,进液口300a与试剂仓100连通,出液口300b与制冷模组200连通,水箱300还设有注液口300c和溢出口300d,溢出口300d和出液口300b沿水箱300的放置方向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进液口300a与试剂仓100的出口20b连通,出液口300b与制冷模组200的流入口连通,以使在试剂仓100完成热交换的冷媒可以从进液口300a进入水箱300内,并从水箱300的出液口300b流向制冷模组200的流入口,从而流入制冷模组200进行制冷。在制冷系统1000中增加水箱300不仅可以防止制冷系统1000中存在的死体积空气不断在系统循环,对驱动件400造成损伤,还便于冷媒的注入添加。当水箱300放置在台面或者地面上时,出液口300b设于水箱300在放置方向上的下方,以便于冷媒从水箱300内排出。在制冷系统1000工作前,操作员可以通过注液口300c向水箱300内通入冷媒,以使冷媒可以在制冷系统1000内循环冷却试剂仓100。水箱300放置在台面或者地面上时,溢出口300d设于水箱300放置方向上的上方,操作员可以通过观察溢出口300d是否有冷媒溢出而判断水箱300内冷媒的容量,从而判断加入的冷媒的容量是否合适。为了防止从溢出口300d溢出的冷媒随意排放,可以将溢出口300d连通烧杯等能够装载冷媒的容器。

水箱300设有相连通的进液口300a和出液口300b,以通过进液口300a和出液口300b连通试剂仓100和制冷模组200。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水箱300内还可以设有液位传感器31,水箱300设有导液管32,导液管32插设于水箱300内,并延伸至水箱300底部,导液管32与进液口300a连通。

可以理解,液位传感器31可以用于检测制冷系统1000中冷媒的余量,以判断是否需要注入新的冷媒,以保证制冷系统1000的冷却效果。导液管32可以通过进液口300a插设于水箱300内,将导液管32延伸至水箱300底部,可以防止在冷媒从进液口300a进入水箱300内时,新进入水箱300的冷媒和/或水箱300内的冷媒飞溅到液位传感器31上,干扰液位传感器31检测,影响液位传感器31检测的准确性。

导液管32设有供冷媒从进口20a流入水箱300内的过液口32a。在制冷系统1000运作时,过液口32a可以没入在水箱300内的冷媒内,以防止冷媒飞溅。为了进一步保证进入水箱300的冷媒不会干扰液位传感器31检测,可以将过液口32a设于导液管32背离液位传感器31的一侧。

本申请在制冷系统1000内设置水箱300,不仅可以防止制冷系统1000系统中存在的死体积空气不断在制冷系统1000循环,对驱动件400造成损伤,又可以方便对制冷系统1000中的冷媒进行余量监控以及添加。

结合参见图6至图9,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制冷模组200为半导体制冷片模组时,该制冷模组200可以包括制冷块21、换热组件22、第一温度传感器23以及控制器,制冷块21内形成有冷却通道,制冷块21设有与冷却通道连通的流入口和流出口,换热组件22设有多个,多个换热组件22间隔连接于制冷块21的外表面,第一温度传感器23设有多个,一换热组件22与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包括多个子控制器,一子控制器、一换热组件22以及一第一温度传感器23连接形成控制回路,子控制器能够打开或闭合与其连接的控制回路。

可以理解,制冷模组200可以根据需求制作成长方体、长方体或者其它形状。在本申请中,为了方便制作和安装,制冷模组200选用长方体形状设置。冷却通道可以在制冷块21内交错延伸设置,以增大制冷模组200可通入并冷却的冷媒的量。第一温度传感器23与子控制器可以为分体结构,以便于第一温度传感器23和控制器的检测维修,当其中一个器件损坏时,另一个器件可以在后续工作中继续使用,以减小损耗、节约成本。当然,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23也可以与一个子控制器为一体设置,从而构成温控器,该温控器可以兼备检测温度功能和可控制电回路连通或断开的控制功能。将第一温度传感器23与子控制器一体设置更便于制冷及模组200各结构件的连接和安装,可以减小安装占空的空间。

本申请提供的制冷模组200包括制冷块21、换热组件22、第一温度传感器23以及控制器,完成热交换后的冷媒可以从制冷块21的流入口流入制冷块21内的冷却通道中,以通过制冷块21与换热组件22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的温度,从而保证冷却后的冷媒可以从制冷块21流出口排出,以继续循环使用,进而提高冷媒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制冷模组200通过在制冷块21的外表面设置多个换热组件22可以提高制冷块21的换热效果和效率。与换热组件22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3可以用于监测换热组件22的温度。当换热组件22的温度异常时,与该换热组件22和该第一温度传感器23连接的子控制器可以对该换热器断电隔离,从而本保证申请提供的制冷模组200在部分换热组件22失效的条件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进而降低制冷模组200故障率,提高制冷模组2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流入口和流出口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制冷块21的任意侧面。例如,可以为了保证制冷模组200结构的平衡性,将流入口和流出口设于制冷块21相对的两侧。当然,也可以为了利于制冷模组200各结构的安装,并方便制冷模组200的放置,可以将流入口和流出口设于制冷块21的同一侧面。为了便于制冷块21与其他结构连通,以形成冷媒通路,制冷模组200还可以包括进液管27和出液管28,进液管27与流入口连通,出液管28与流出口连通。进液管27和出液管28可以通过与制冷块21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或者插接等方式直接连接,或者采用转接头转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进液管27和出液管28也可以与制冷块21为一体结构,以减少制冷模组200的安装步骤,简化制冷模组200的组装工序。将进液管27和出液管28也可以与制冷块21一体成型制作,还可以增强流入口与进液管27、流出口与出液管28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可防止冷媒泄漏。

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制冷块21具有安放面,环绕安放面的方向为周向,多个换热组件22对称设于制冷块21于周向上相对的两侧。

可以理解,安放面为制冷块21朝向用于放置制冷模组200的表面的面,为了进一步增长冷却通道,而增大冷媒的可通入量,可以将流入口和流出口设于制冷块21背离安放面的表面。将换热组件22对称设置在制冷块21于周向上相对的两侧,可使得位于制冷块21能够对冷却通道内的冷媒相对两侧同时进行换热,以提高制冷模组200的换热效率,保证通过冷却通道各处的冷媒能够均匀制冷,避免冷媒部分冷却而部分未冷却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制冷模组200的冷却效果。

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垂直于安放面的方向为高度方向,设于制冷块21的多个换热组件2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制冷片222可以设有用于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连接线2221,第一温度传感器23可以设有用于连接控制器的第二连接线231。制冷片222于周向上相对两侧的每一侧都可以设有多个换热组件22,以提高制冷模组200进行冷却工作的可靠性。将多个换热组件22间隔设置有利于各个换热组件22的安装,可以避免各个换热组件22相互干扰。将多个换热组件2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时,冷却通道可以沿高度方向延伸或者排布,以增大制冷模组200的冷却范围和冷却量,从而提高制冷模组200的冷却能力。

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换热组件22包括翅片结构221和制冷片222,翅片结构221包括底座2211和片体2212,底座2211与制冷块21连接,片体2212连接于底座2211背离制冷块21的一侧,制冷片222设于制冷块21与底座2211之间。

可以理解,制冷片222具有冷端和热端,制冷片222的冷端朝向制冷块21设置,热端朝向翅片结构221设置。制冷片222的冷端可以吸取制冷块21的热量以将热量传递至热端,从而传递给翅片结构221进行散热,以实现制冷块21与换热模组间的热交换。翅片结构221设置的底座2211,可以接收并散发制冷片222热端的热量,并放便翅片结构221安装,设于底座2211背离制冷片222一侧的片体2212可以增大翅片结构221的表面积,以提高翅片结构221的散热能力。为了提高底座2211与片体2212之间的导热效果,可以将底座2211和片体2212设为一体结构。

参照图9,为了进一步增大翅片结构221的散热面积,提高翅片结构221的散热能力和散热效果,可以将片体2212设有多个,多个片体2212间隔连接于底座2211背离制冷块21的一侧。

参照图9,为了使翅片结构221在相同体积下,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可以将片体2212呈波浪形设置,从而进一步增大翅片结构221的散热面积,增强翅片结构221的散热能力。可以理解,该波浪形状可以由多个矩形、多个弧形、多个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形成。

相关技术中的制冷模组主要通过风机对散热器鼓风而对制冷片进行强制散热。该种制冷模组在高温条件下通常不能满足制冷温度的要求。相关技术中的制冷模组在散热时,散热器所散发的热量容易对制冷片的冷端造成影响,导致制冷片热交换效果差而降低制冷模组的冷却效果。基于相关技术中制冷模组的结构,如果要达到较好的制冷性能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和占用更多的空间。

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制冷模组200还包括第一保温层24,第一保温层24设于制冷块21与换热组件22之间。

可以理解,设于制冷块21和换热组件22之间的第一保温层24可以对制冷片222周围进行隔热,以避免翅片结构221散发的热量散发至制冷片222的冷端,影响制冷片222的换热效果。

参见图8,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层24包括隔热泡棉241、塑料保温块242以及非导热性灌封胶243,隔热泡棉241夹设于制冷块21与塑料保温块242之间,翅片结构221安装于塑料保温块242背离隔热泡棉241的一侧,制冷片222的至少部分结构凸显于塑料保温块242背离隔热泡棉243的表面,并与底座2211抵接,非导热性灌封胶243填充于塑料保温块242和翅片结构221之间的间隙。

可以理解,隔热泡棉241和塑料保温块242包覆于制冷外外侧,以隔离制冷块21与翅片结构221,从而避免翅片结构221散发的热量与制冷块21直接进行热交换,影响制冷块21内冷媒的冷却效果。两层保温结构提高了制冷块21与翅片结构221之间的隔热效果,并且塑料保温块242的设置便于翅片结构221的安装和固定,翅片结构221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安装在塑料保温块242上。将制冷片222至少部分结构凸显于塑料保温块242背离隔热泡棉243的表面,可保证底座2211与制冷片222的热端之间的抵接接触效果。

为了提高制冷片222的换热效果,隔热泡棉241和塑料保温块242可以设有安装制冷片222的安装槽,安装槽可以贯穿隔热泡棉241和塑料保温块242。制冷片222可以设于安装槽内,以使制冷片222的冷端能够与制冷块21的表面抵接或邻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3,为了避免制冷片222厚度产生的限制,而增大隔热泡棉241和塑料保温块242的厚度,提高保温隔热效果,安装槽可以用于供制冷块21部分结构插入,以使制冷块21插入安装槽的部分结构可以与制冷片222的冷端抵接。为了保证制冷片222与底座2211的抵接接触强度,提高底座2211与制冷片222热端的换热效果,制冷块21插入安装槽的部分结构可以显露于塑料保温块242背离隔热泡棉243的表面,或者,也可以与塑料保温块242背离隔热泡棉243的表面齐平,从而使制冷片222可以完全凸设在塑料保温块242背离隔热泡棉241的一侧。制冷块21可以形成有用于限位固定制冷片222的限位槽,以增强制冷片222与制冷块21抵接接触的可靠性。

在制冷块21与翅片结构221之间填充非导热性灌封胶243,使非导热性灌封胶243可以填充于制冷块21与翅片结构221之间各处的空隙,以防止翅片结构221上的热量传导至制冷片222的冷端,而影响制冷片222或导热效率,并防止翅片结构221上的热量传导至制冷块21上,影响制冷模组200制冷性能。填充非导热性灌封胶243还可以阻挡空气中的水汽在制冷片222上凝结形成冷凝水,防止冷凝水造成制冷片222失效。本申请提供的制冷模组200可通过第一保温层24进行三重防护,从而防止翅片结构221上的热量传导到制冷块21或制冷片222冷端上影响制冷模组200制冷性能。

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制冷块21还包括第二保温层25,第二保温层25包覆于制冷块21未连接换热组件22的各个侧面。

可以理解,第二保温层25可以为塑料保温块242,以便于制冷模组200的安装放置。包覆于制冷块21未连接换热组件22的其余各个侧面的第二保温层25可以进一步防止翅片结构221上的热量传导到制冷块21或制冷片222冷端上,从而保证制冷模组200的制冷效果。

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制冷模组200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26,第二温度传感器26与制冷块21连接。

可以理解,第二温度传感器26可以用于监测制冷块21的温度,从而监测制冷模组200的制冷效果,以在制冷块21制冷温度异常时停止对冷媒的制冷工作,可进一步提高制冷模组200制冷性能的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生化分析仪,该生化分析仪包括试剂仓100,试剂仓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生化分析仪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试剂仓100可以应用在制冷系统1000中,制冷系统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封闭式样本仓移动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