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支座及风机

文档序号:186440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减振支座及风机 (Damping support and fan ) 是由 杨洋洋 肖礼志 李乾坤 于 2021-07-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支座及风机,该减振支座包括连接板、减振组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和第三减振组件,所述连接板、第一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和所述第三减振组件沿竖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紧固件适于依次穿设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和所述第三减振组件。本发明的减振支座不仅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采用三级减振的结构,其减振效果更佳。(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ibration damping support and a fan, wherein the vibration damping support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late, a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and a first fastener, the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a second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and a third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first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the second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and the third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fastener is suitable for sequentially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first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the second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and the third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support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low in cost, and has a better vibration reduction effect due to the adoption of a three-level vibration reduction structure.)

一种减振支座及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支座以及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行业朝着大兆瓦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振动和冲击问题越来越凸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风机中众多结构和仪器受到过大的振动载荷时,常会引起电子器件失效、机械零部件寿命缩短、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降低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不可逆转的损坏,引发灾难性后果。目前,风机以及其他设备中亟待解决冲击振动问题,而现有的减振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简化减振结构以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振支座,包括连接板、减振组件、和第一锁紧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和第三减振组件,所述连接板、第一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和所述第三减振组件沿竖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紧固件适于依次穿设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和所述第三减振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限位盖、第二限位盖、第一阻尼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盖与所述连接板接触,所述第二限位盖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接触,所述第一限位盖朝向所述第二限位盖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盖朝向所述第一限位盖的端面设有第二安装槽结构,所述第一阻尼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结构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结构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阻尼件的周向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二阻尼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接触,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三减振组件接触,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夹板沿竖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减振组件和所述第一减振组件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减振组件和所述第三减振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对称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减振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减振组件支撑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对称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转接头和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和进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安装腔相通,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减振组件沿竖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转接头的一端支撑于所述连接板顶面,所述转接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进口伸出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三减振组件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接触。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转接头伸入所述安装腔的一端设有固定盘,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依次穿设所述固定盘、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底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底板合围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外壳上设有所述进口。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减振支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连接板、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和第三减振组件沿竖向依次设置,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在待减振件受到冲击时,冲击力经过连接板传递至减振组件,通过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和第三减振组件进行三级减振,相比现有复杂的减振结构,其不仅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采用三级减振的结构,其减振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减振支座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减振组件和底座一种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减振支座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减振支座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接头;11、固定盘;12、安装孔;2、壳体;21、外壳;211、进口;22、底板;23、安装腔;3、连接板;4、减振组件;41、第一减振组件;411、第一限位盖;412、第二限位盖;413、第一阻尼件;414、第一弹性件;42、第二减振组件;421、第一夹板;422、第二夹板;423、第二阻尼件;424、第二弹性件;43、第三减振组件;431、第三限位盖;432、第四限位盖;433、第三阻尼件;434、第三弹性件;5、第一紧固件;6、第一缓冲件;61、螺杆;62、螺母;7、第二紧固件;8、第二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左侧,X轴的反向代表右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前后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前侧,Y轴的反向代表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支座,包括连接板3、减振组件4和第一紧固件5,所述减振组件4包括第一减振组件41、第二减振组件42和第三减振组件43,所述连接板3、第一减振组件41、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2和所述第三减振组件43沿竖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紧固件5适于依次穿设所述连接板3、所述第一减振组件4、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2和所述第三减振组件43。

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5包括螺杆61和螺母62,其中,螺杆61是固定于底板22(后文中介绍)上。连接板3、第一减振组件41、第二减振组件42、第三减振组件43套设于第一紧固件5上,具体地,连接板3设有贯穿的孔结构。第一减振组件41的第一限位盖411、第一阻尼件413和第二限位盖412设有贯穿的孔结构。第二减振组件42的第一夹板421、第二阻尼件423、第三弹性件434和第二夹板422设有贯穿的孔结构。第三减振组件43的第三限位盖431、第三阻尼件433和第三限位盖431设有贯穿的孔结构。在安装时,螺杆61先与底板22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然后再依次将第三减振组件43、第二减振组件42、第一减振组件41和连接板3套设于螺杆61上,最后将螺母62与螺杆61螺纹连接以限制连接板3、第一减振组件41、第二减振组件42、第三减振组件43脱离螺杆61。

本实施例中,竖向是指如图5、图6中Z轴的反向。其中,减振组件4支撑于连接板3靠近边缘的位置。采用本实施例的减振支座后,连接板3、第一减振组件41、第二减振组件42和第三减振组件43沿竖向依次设置,并通过第一紧固件5紧固,在待减振件受到冲击时,冲击力经过连接板3传递至减振组件,通过第一减振组件41、第二减振组件42和第三减振组件43进行三级减振,相比现有复杂的减振结构,其不仅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采用三级减振的结构,其减振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第一减振组件41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减振组件41设置于连接板3的边缘附近,出于支撑稳定的目的,多个第一减振组件41均匀设置于连接板3的边缘附近,如图1、2所示,第一减振组件41设有八个,八个第一减振组件41均匀设置于连接板3的边缘附近。

第一减振组件41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振组件41包括第一限位盖411、第二限位盖412、第一阻尼件413和第一弹性件414,所述第一限位盖411与所述连接板3接触,所述第二限位盖412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2接触,所述第一限位盖411朝向所述第二限位盖412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盖412朝向所述第一限位盖411的端面设有第二安装槽结构,所述第一阻尼件413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结构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结构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14设置于所述第一阻尼件413的周向侧壁。

如图2所示,第一减振组件41为立柱式结构,第一限位盖411和第二限位盖412设有相对的第一安装槽结构和第二安装槽结构,即第一限位盖411朝向第二限位盖412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结构,第二限位盖412朝向第一限位盖411的端面设有第二安装槽结构,第一安装槽结构和第二安装槽结构的形状不做限制,根据具体需求而定。第一阻尼件413为金属橡胶阻尼件,第一阻尼件413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槽结构和第二安装槽结构中。第一弹性件414为弹簧,弹簧包覆在第一阻尼件413的周向侧壁上。如此设置,弹簧增加金属橡胶阻尼件的回弹能力,第一限位盖411和第二限位盖412可防止金属橡胶阻尼件变形过大,发生不可逆塑性变形。

第一减振组件41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相比于上述第一减振组件41的结构,弹簧套设于第一阻尼件413上,并位于第一限位盖411和第二限位盖412之间。由此,便于减小更换第一阻尼件413的成本。

第二减振组件42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2包括第一夹板421、第二夹板422、第二阻尼件423和第二弹性件424,所述第一夹板421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41接触,所述第二夹板422与所述第三减振组件43接触,所述第一夹板421、所述第二阻尼件423、第二弹性件424和第二夹板422沿竖向依次设置。

如图4、5所示,第二减振组件42为多层板状结构,其沿着XY平面放置于安装腔23中,且尺寸略小于安装腔23的横截面尺寸,第一夹板421和第二夹板422为硬质板,第二阻尼件423和第二弹性件424为弹性板,例如第一夹板421和第二夹板422均为钢板,第二阻尼件423为硅橡胶板,第二弹性件424为金属橡胶阻尼板,沿着第二减振组件42的厚度方向,第一夹板421、第二阻尼件423、第二弹性件424和第二夹板422依次设置,四者可以粘合形成一个整板,也可以为分离式的结构。其中,第一夹板421与第一减振组件41的第二限位盖412接触,第二夹板422与第三减振组件43的第三限位盖431接触,如此设置,第二减振组件42不仅起到二级减振的目的,其还起到传递力至第三减振组件43的目的。

第二减振组件42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减振组件42只为一块金属橡胶阻尼板或者硅橡胶板。

第三减振组件43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减振组件43包括第三限位盖431、第四限位盖432、第三阻尼件433和所述第三弹性件434,所述第三限位盖431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2接触,所述第四限位盖432与所述安装腔23的底壁接触,所述第三限位盖431朝向所述第四限位盖432的端面设有第三安装槽结构,所述第四限位盖432朝向所述第三限位盖431的端面设有第四安装槽结构,所述第三阻尼件433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结构和所述第四安装槽结构中,所述第三弹性件434设置于所述第三阻尼件433的周向侧壁。

如图4、5所示,第三减振组件43为立柱式结构,第三限位盖431和第四限位盖432设有相对的第三安装槽结构和第四安装槽结构,即第三限位盖431朝向第四限位盖432的端面设有第三安装槽结构,第四限位盖432朝向第三限位盖431的端面设有第四安装槽结构,第三安装槽结构和第四安装槽结构的形状不做限制,根据具体需求而定。第三阻尼件433为金属橡胶阻尼件,其为立柱式结构,第三阻尼件433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三安装槽结构和第四安装槽结构中。第三弹性件434为弹簧,弹簧包覆在第三阻尼件433的周向侧壁上。如此设置,弹簧增加金属橡胶阻尼件的回弹能力,第三限位盖431和第四限位盖432可防止金属橡胶阻尼件变形过大,发生不可逆塑性变形。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三减振组件43和所述第一减振组件41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减振组件41和所述第三减振组件43相对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2对称设置。如此设置,在力传递的过程中,由于第三减振组件43位于第一减振组件41的正下方,能够有效降低第二减振组件42发生弯曲的概率。

第三减振组件43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相比于上述第三减振组件43的结构,弹簧套设于第三阻尼件433上,并位于第三限位盖431和第四限位盖432之间。由此,便于减小更换第三阻尼件433的成本。

如图6所示,该减振支座还包括第一缓冲件6和第二缓冲件8,所述第一缓冲件6设置于所述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2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件8设置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2和所述壳体2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6和第二缓冲件8均为高密度金属橡胶阻尼件,两者均为立柱式结构,第一缓冲件6设置于连接板3和第二减振组件42之间,第二缓冲件8设置于第二减振组件42和壳体2之间。如图6所示,第一缓冲件6和第二缓冲件8的数量相等,两者均设有四个,四个第一缓冲件6和四个第二缓冲件8均围绕转接头1附近分布。如此设置,第一缓冲件6和第二缓冲件8用于吸收冲击并防止连接板3和第二减振组件42在转接头1附近的位置受力集中。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缓冲件6和所述第二缓冲件8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缓冲件6和所述第二缓冲件8相对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42对称设置。如此设置,在力传递的过程中,由于第二缓冲件8位于第一缓冲件6的正下方,能够有效降低第二减振组件42发生弯曲的概率。

如图1所示,还包括转接头1和壳体2,所述壳体2设有安装腔23和进口211,所述进口211与所述安装腔23相通,所述连接板3和所述减振组件4沿竖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3中,所述转接头1的一端支撑于所述连接板3顶面,所述转接头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进口211伸出所述安装腔23;所述第三减振组件43与所述安装腔23的底壁接触。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壳体2包括外壳21和底板22,外壳21与底板22连接,外壳21和底板22合围形成安装腔23,外壳21上设有所述进口211。具体地,外壳21内部设有凹槽,外壳21在凹槽的边缘延伸形成延伸板,延伸板和底板22上均设有通孔,通孔的位置和数量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两者的通孔对准后,通过螺栓组件紧固在一起,此时,底板22闭合凹槽的开口以形成安装腔23,底板22的一部分形成安装腔23的底壁。同时,外壳21的顶壁设有进口211,进口211与安装腔23相通。如此设置,外壳21和底板22是可拆卸的,安装时,先在底板22上安装减振组件4、连接板3和转接头1,然后再用外壳21将上述装置罩住,并促使转接头1通过进口211伸出安装腔23,最后将外壳21和底板22固定即可实现装配。

如图6所示,该减振支座还包括第二紧固件7,所述转接头1伸入所述安装腔23的一端设有固定盘11,所述第二紧固件7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3中,所述第二紧固件7适于依次穿设所述固定盘11、所述连接板3、所述第一缓冲件6、第二减振组件42和第二缓冲件8。

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7为销钉,安装腔23的底壁(底板22)设有销孔。固定盘11、连接板3、第一缓冲件6、第二减振组件42、第二缓冲件8套设置于第二紧固件7上。具体地,固定盘11上设有贯穿的销孔,连接板3设有贯穿的销孔。第一阻尼件413设有贯穿的销孔。第二减振组件42的第一夹板421、第二阻尼件423、第三弹性件434和第二夹板422设有贯穿的销孔。第二缓冲件8设有贯穿的销孔。安装时,先将转接头1的安装盘和连接板3通过螺栓连接,然后在安装第三减振组件43、第二减振组件42、第一减振组件41和连接板3的同时,将第一缓冲件6和第二缓冲件8进行对应放置,最后将销钉依次穿设于固定盘11、连接板3、第一缓冲件6、第二减振组件42、第二缓冲件8和底板22的销孔,如此设置,便于限制第一缓冲件6和第二缓冲件8的位置。

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减振支座。

本实施例中,减振支座设置于风机内部,其可以设置于增速箱和主机架的连接处,或者发电机与后机舱底架连接处,当风机产生上下振动(冲击)时,振动(冲击)通过转接头1传递到连接板3,连接板3将振动(冲击)传递到上层的八个第一减振组件41和四个第一缓冲件6,对振动(冲击)进行一级减振。振动(冲击)通过第一减振组件41传递到第二减振组件42再次减振吸能,进行二级减振,最后振动(冲击)经过第三减振组件43,完成三级减振吸能。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防护型塑料板及其生产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