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机用手动快速盘车机构

文档序号:184470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4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织机用手动快速盘车机构 (Manual quick barring mechanism for loom ) 是由 高广播 吉学齐 于 2021-08-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机用手动盘车机构,包括:销轴壳,销轴壳靠近电机轴的后端设置,且销轴壳连接在电机外壳上;盘车销轴,盘车销轴插设于销轴壳内,且能够在销轴壳内转动,电机轴的后端设置有销轴孔;复位弹簧,盘车销轴能够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插入销轴孔内,且能够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从销轴孔内弹出,在周向上,盘车销轴能够与所述销轴孔抵贴。在需要盘车时,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盘车销轴进入到销轴孔内,之后转动盘车销轴,在盘车销轴与销轴孔的配合关系作用下,盘车销轴带动电机轴转动,从而实现对织机的盘车。在盘车结束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盘车销轴从销轴孔内弹出,之后电机轴就可以正常作业。(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nual barring gear for a loom, which comprises: the pin shaft shell is arranged close to the rear end of the motor shaft and connected to the motor shell; the turning pin shaft is inserted into the pin shaft shell and can rotate in the pin shaft shell, and a pin shaft hole is formed in the rear end of the motor shaft; the turning pin shaft can overcome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reset spring and is inserted into the pin shaft hole, and can be ejected out of the pin shaft hole under the reset action of the reset spring, and the turning pin shaft can abut against the pin shaft hole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When the barring is needed, the barring pin shaft is pushed to enter the pin shaft hole by overcoming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return spring, then the barring pin shaft is rotated, and the barring pin shaft drives the motor shaft to rotate under the matching effect of the barring pin shaft and the pin shaft hole, so that the barring of the loom is realized. After the barring is finish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return spring, the barring pin shaft pops out of the pin shaft hole, and then the motor shaft can normally operate.)

一种织机用手动快速盘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的盘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织机用手动快速盘车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织机的盘车方法很繁琐,并且,在盘车时需要拆卸的零件很多,费时费力。

因此,如何简化织机盘车的步骤,降低织机盘车的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织机盘车的步骤,降低织机盘车的难度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织机用手动盘车机构,包括:

销轴壳,所述销轴壳靠近电机轴的后端设置,且所述销轴壳连接在电机外壳上;

盘车销轴,所述盘车销轴插设于所述销轴壳内,且能够在所述销轴壳内转动,所述电机轴的后端设置有销轴孔;

复位弹簧,所述盘车销轴能够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插入所述销轴孔内,且能够在所述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从所述销轴孔内弹出,在周向上,所述盘车销轴能够与所述销轴孔抵贴。

优选地,所述盘车销轴远离所述销轴孔的一端设置有内六角孔。

优选地,所述销轴孔内设置有从孔缘伸向孔轴心的承抵面,所述盘车销轴的轴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承抵面相抵贴的抵贴面。

优选地,所述承抵面包括第一承抵面和第二承抵面,所述第一承抵面和所述第二承抵面关于所述盘车销轴的轴线对称;

所述抵贴面包括第一抵贴面和第二抵贴面,所述第一抵贴面和所述第二抵贴面关于所述盘车销轴的轴线对称,在所述盘车销轴朝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抵贴面能够与所述第一承抵面相抵贴,在所述盘车销轴朝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抵贴面能够与所述第二承抵面相抵贴。

优选地于,在所述盘车销轴的同一侧,从所述第一承抵面的靠近所述盘车销轴的轴线的端部向所述销轴孔的孔沿处延伸形成第三承抵面;

在所述盘车销轴的另一侧,从所述第二承抵面的靠近所述盘车销轴的轴线的端部向所述销轴孔的孔沿处延伸形成第四承抵面,所述第一抵贴面与所述第二抵贴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抵贴面与所述第四抵贴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抵贴面与所述第三抵贴面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销轴壳内靠近所述电机轴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挡板,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销轴壳内,且所述弹簧的一端能够抵在所述环形挡板上,所述盘车销轴插设入所述复位弹簧,所述盘车销轴远离所述电机轴的一端形成有环形的推压部,所述推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盘车销轴上还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靠近所述环形推压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机轴的后端连接有盘车片,所述销轴孔设置在所述盘车片上。

优选地,所述盘车片通过螺栓锁紧在所述电机轴的后端。

优选地,所述电机壳的后端连接有过渡端壳,所述过渡端壳的后端连接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用于封堵所述过渡端壳的后端口,所述销轴壳与所述后端盖连接,并贯穿所述后端盖,所述电机轴的后端伸入到所述过渡端壳内。

优选地,所述后端盖为锥状,所述后端盖沿着从前到后的方向逐渐收缩,所述销轴壳伸入所述后端盖的锥孔内。

优选地,所述电机壳的后端设置有后端法兰,所述过渡端壳通过螺栓锁紧在所述后端法兰上。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需要盘车时,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盘车销轴进入到销轴孔内,之后转动盘车销轴,在盘车销轴与销轴孔的配合关系作用下,盘车销轴带动电机轴转动,从而实现对织机的盘车。在盘车结束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盘车销轴从销轴孔内弹出,之后电机轴就可以正常作业。

在现有技术中,在对织机进行盘车时,需要拆卸较多的零部件,之后手动盘车。而在本发明中,不需要拆卸任何零部件,仅需要将盘车销轴插入到销轴孔内,之后转动盘车销轴即可,并且盘车结束后,无须进行任何操作,盘车销轴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发明中的盘车机构进行盘车时的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盘车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织机用手动盘车机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织机用手动盘车机构的轴侧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盘车销轴与盘车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盘车片与盘车销轴的装配图;

图5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状态下盘车销轴在销轴孔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盘车状态下盘车销轴在销轴孔中的示意图。

其中,1为盘车销轴、2为销轴壳、3为电机轴、4为盘车片、5为过渡端壳、6为后端盖、7为配重、8为电机壳、9为后端法兰、10为扳手、11为推压部、12为螺纹孔、13为密封圈、14为销轴孔、15为第一抵贴面、16为第二抵贴面、17为第一承抵面、18为第二承抵面、19为第三承抵面、20为第四承抵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机用手动盘车机构,该盘车机构具有步骤简单,便于操作,效率高等优点。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机用手动盘车机构,包括销轴壳2、盘车销轴1以及复位弹簧。电机的前端用于带动织机作业。销轴壳2位于电机轴3的后端,并且销轴壳2与电机外壳相互连接。盘车销轴1插设于销轴壳2内,且能够在销轴壳2内转动。电机轴3的后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销轴孔14。复位弹簧的作用在于使盘车销轴1复位。盘车销轴1与销轴孔14在周向上相互抵贴,即盘车销轴1在转动时能够带动电机轴3转动。

在需要盘车时,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盘车销轴1进入到销轴孔14内,之后转动盘车销轴1,在盘车销轴1与销轴孔14的配合关系作用下,盘车销轴1带动电机轴3转动,从而实现对织机的盘车。在盘车结束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盘车销轴1从销轴孔14内弹出,之后电机轴3就可以正常作业。

在现有技术中,在对织机进行盘车时,需要拆卸较多的零部件,之后手动盘车。而在本发明中,不需要拆卸任何零部件,仅需要将盘车销轴1插入到销轴孔14内,之后转动盘车销轴1即可,并且盘车结束后,无须进行任何操作,盘车销轴1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发明中的盘车机构进行盘车时的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盘车效率。

为了便于驱动盘车销轴1,本发明在盘车销轴1的远离销轴孔14的一端设置了内六角孔。将扳手10插入到内六角孔内即可方便地转动盘车销轴1。

为了避免盘车销轴1外露而与外部零部件发生碰触或者干涉,本发明限定盘车销轴1藏置于销轴孔14内。即在织机正常作业下,盘车销轴1是完全位于销轴壳2内。

接下来详细介绍盘车销轴1与销轴孔14的配合关系:在销轴孔14内设置有从销轴孔14的孔缘向孔轴心延伸的承抵面。或者说沿销轴孔14的径向延伸的承抵面。盘车销轴1的轴端设置有抵贴面。随着盘车销轴1的转动,盘车销轴1上的抵贴面能够贴合在承抵面上。盘车销轴1带动抵贴面转动,抵贴面通过承抵面推动电机轴3转动。

朝一个方向转动盘车销轴1时,会对织机进行盘车。如果盘车过紧,那么需要朝相反的方向转动盘车销轴1,以使盘车销轴1带动电机轴3反转,以减小盘车量。因此,需要盘车销轴1能够在两个方向上带动电机轴3转动。在本发明中,承抵面包括第一承抵面17和第二承抵面18。第一承抵面17和第二承抵面18关于盘车销轴1的轴线对称。盘车销轴1上的抵贴面包括第一抵贴面15和第二抵贴面16。第一抵贴面15和第二抵贴面16关于盘车销轴1的轴线对称。

在盘车销轴1朝着一个方向转动时,盘车销轴1上的第一抵贴面15会抵贴在销轴孔14的第一承抵面17上,以使盘车销轴1带动电机轴3朝着盘车方向转动。在盘车销轴1朝着相反方向转动时,盘车销轴1上的第二抵贴面16与销轴孔14的第二承抵面18相抵贴,以使盘车销轴1带动电机轴3朝着与盘车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为了优化盘车销轴1与销轴孔14配合的稳定性,本发明作了如下设计:从第一承抵面17的靠近盘车销轴1的轴线的端部向销轴孔14的孔沿处延伸形成第三承抵面19。第三承抵面19与第一承抵面17成夹角分布,且位于盘车销轴1的同一侧。在盘车销轴1的另一侧,从第二承抵面18的靠近盘车销轴1的轴线的端部向销轴孔14的孔沿处延伸形成第四承抵面20。第二承抵面18与第四承抵面20成夹角分布。盘车销轴1的第一抵贴面15和第二抵贴面16相互平行。第一承抵面17与第四承抵面20相互平行。第二承抵面18与第三承抵面19相互平行。

在朝盘车方向转动盘车销轴1时,盘车销轴1上的第一抵贴面15和第二抵贴面16能够同时分别与第一承抵面17和第四承抵面20相抵贴。如此,盘车销轴1在轴线的两侧均能够对电机轴3起到推动作用,提高了销轴孔14与盘车销轴1配合的稳定性,确保了稳定盘车。

在现有技术中,轴相对于孔轴向可移动,周向相抵接的结构中,通常是将孔设置为方孔,将轴与孔配合的部分设置为方轴。如此,轴在转动时就能够带动孔一起周向旋转。但是,这种方孔与方轴的配合相抵接的面积较小,方轴容易出现打滑,稳定性较差。而在本发明中的,专门设置了周向上相互抵贴的承抵面和抵贴面,以确保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另外,在朝一个方向转动时,盘车销轴1能够同时与两个承抵面相抵贴,且该两个承抵面分设在盘车销轴1的轴线的两侧,如此进一步增大了接触面积,同时还提高了盘车销轴1受力的均衡性,实现了稳定盘车。

关于复位弹簧的设置:基于结构紧凑考虑,本发明优选地将复位弹簧设置在销轴壳2内。销轴壳2内靠近电机轴3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挡板,该环形挡板从销轴壳2的周向端沿向着销轴壳2的轴线处延伸形成。复位弹簧靠近电机轴3的一端能够抵在环形挡板上。盘车销轴1能够穿过环形挡板的板孔插入到电机轴3的销轴孔14中。盘车销轴1在远离销轴孔14的一端形成有环形的推压部11。推压部11的直径大于弹簧的外径。如此,在向销轴孔14的方向推动盘车销轴1时,推压部11会挤压复位弹簧,以使复位弹簧收缩。

为了确保电机壳8的密封性,本发明在盘车销轴1远离销轴孔14的一端设置了密封圈13。该密封圈13受压于盘车销轴1与销轴壳2之间,避免外界杂物通过销轴壳2进入到电机内部。

本发明中的销轴孔14并非直接设置在电机轴3上,而是将销轴孔14设置在了盘车片4上,盘车片4再通过螺栓锁紧在电机轴3上。盘车片4上设置有相应的螺栓孔12。如此能够降低销轴孔14的加工难度。用于将盘车片4和电机轴3锁紧的螺栓为多个,多个螺栓围绕电机轴3的轴线均匀布置,确保盘车片4与电机轴3连接的牢固性。

本发明中的手动盘车机构是在现有电机基础上的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电机轴3的长度加长了,因此电机壳8也需要相应地加长。为此,本发明在电机壳8的后端连接了过渡端壳5,在过渡端壳5的后端连接了后端盖6,后端盖6用于封堵过渡端壳5的后开口。销轴壳2与后端盖6连接,并贯穿后端盖6。电机轴3的后端伸入到了过渡端壳5内。

为了确保在织机正常作业时盘车销轴1与电机轴3的有效分离,盘车销轴1与电机轴3之间需要具有足够的距离。由上文描述可知盘车销轴1藏置于销轴壳2内,因此销轴壳2的长度需要足够长。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将后端盖6设置为平板状,那么销轴壳2露在后端盖6外的部分会较长,外围零部件很可能会碰撞销轴壳2。为了对销轴壳2形成保护,需要将销轴壳2尽可能地设置于封闭空间内。

如果将过渡端壳5设置的足够长,那么会明显增大电机的体积,因此可能会与外围设备发生干涉。为了兼顾对销轴壳2的保护以及电机的体积,本发明将后端盖6设置为锥状。锥状的后端盖6是沿着从前到后的方向逐渐收缩而成。由于锥状的后端盖6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延伸,因此销轴壳2能够伸入到后端盖6的锥形孔内。如此,既能够对销轴壳2形成保护,同时由于后端盖6的锥状结构,因此又能够减小整个电机的体积。

电机壳8的后端处设置有后端法兰9,过渡端壳5通过螺栓锁紧在后端法兰9上。后端盖6也通过螺栓锁紧在过渡端壳5的后端。如此方便对过渡端壳5的拆卸,以利于检修。

为了提高电机的密封性,在过渡端壳5与电机壳8之间设置了密封圈,在后端盖6与过渡端壳5之间也设置了密封圈。

在电机作业的过程中,电机的重心偏向前部,这就不利于电机的稳定性。为此,本发明在电机轴3的后端设置了配重7。配重7套设在电机轴3上,并通过螺栓锁紧在电机轴3上。配重7位于过渡壳内,而过渡壳可拆卸,因此方便了对配重7的更换和检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电机轴3一体化加工成型。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废边纱捕捉装置及一种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