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

文档序号:1620025 发布日期:2020-01-14 浏览:3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 (Continuous type neurology department percussion device ) 是由 杨明辉 *** 关东升 于 2019-11-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医生在使用现有的叩诊装置时使用较为费力且不可根据患者病况精准的选择相应叩击力度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患状况,选择相应力度的叩击,使得检测结构更加精准,该装置可模仿人工手动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叩击时的动作,使得测试过程和医生手动测试时更加贴合,即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接诊效率。(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tinuous neurology department percussion device,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that a doctor uses labor and can not accurately select corresponding percussion strength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a patient when using the conventional percussion device; the technical scheme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is continuous type neurology department percussion device can select the percussion of corresponding dynamic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atients &#39;actual disease situation for it is more accurate to detect the structure, and the device can imitate the manual action when patting patient&#39;s pathological change position, laminates more when making test process and doctor manual test, has alleviateed doctor&#39;s work burden promptly and has also improved the precision of testing result, has also improved doctor&#39;s the efficiency of receiving a diagnosis simultaneously greatly.)

一种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

背景技术

叩诊,是指用手叩击身体某表部位,使之振动而产生声音,根据振动和声音的音调的特点来判断被***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诊断方法,通常借助于手或叩诊锤,叩击身体某些部位,以引起该部位下面的脏器发出不同的共鸣音,并根据声音的性质及间隔时间来判断该部位是否正常,也可用于判断器官边界的病变情况;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叩诊的时候,患者应采取适当的***,在对患者的胸部或者腹部进行叩诊时,患者需要保持卧位,随后医生在患病部位附近用手指或者叩诊锤连续叩击2-3下,然后仔细听被叩击部位产生的声音,用于判断患者病患部位器官的病变情况;

叩诊的力度应视不同的***位病变组织性质、范围大小或位置深浅等情况而定,病灶或***位范围小或位置浅,宜采取轻(弱)叩诊,如确定心、肝相对浊音界及叩诊脾界时;当被***位范围比较大或位置比较深时,则需要用中度力量叩诊,如确定心、肝绝对浊音界;若病灶位置距体表约达7cm左右时则需用重(强)叩诊;

然而,现有的医生在进行叩诊的时候,通常是根据自身感觉来控制叩诊的力度,不能进行准确的检测,容易导致误诊;再者,医生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多次叩击,从而做出最佳诊断,但是,一位医生一天要接待病人毕竟很多,如果每个人都要进行多次叩击,一整天下来还是会感觉到非常疲惫,给医生带来较大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医生的诊断;

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该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患状况,选择相应力度的叩击,使得检测结构更加精准,该装置可模仿人工手动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叩击时的动作,使得测试过程和医生手动测试时更加贴合,即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接诊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包括床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台上横向滑动安装有承托架且承托架上纵向滑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部固定安装有隔音筒且隔音筒环绕其中心位置等距间隔设有若干竖向滑动安装于隔音筒内的叩击杆,所述叩击杆上端经伸缩弹簧连接有竖向滑动安装于隔音筒上端面的触发杆且触发杆与隔音筒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若干所述触发杆配合有安装于隔音筒上端的驱动装置,所述隔音筒内安装有用于对叩击杆定位的初始定位装置且初始状态叩击杆处于被定位状态,所述隔音筒内壁同轴心转动安装有环形齿圈且环形齿圈由安装于隔音筒外壁的解锁电机驱动,环形齿圈内圆面上间隔环绕安装有与叩击杆相对应数量的解锁杆,所述解锁电机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处理器,若干解锁杆的相互配合满足:当环形齿圈转动时使得若干叩击杆依次间隔的对患者进行叩击;

所述隔音筒内设置有用于对叩击杆定位的后续定位装置,该后续定位装置满足:当叩击杆向下移动到最低位置时,实现对叩击杆的定位,所述隔音筒内设置有用于对后续定位装置解锁的后续解锁装置,所述环形齿圈下端面等距环绕间隔固定有若干弧形斜齿圈且隔音筒内壁上安装有与弧形斜齿圈相配合的斜齿轮,所述斜齿轮经皮带轮组与后续解锁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触发杆上端面设置为半球状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隔音筒上端面同轴心转动安装有驱动筒,所述驱动筒下端面环绕间隔安装有若干与触发杆相配合的半圆形驱动球且驱动筒由固定伸缩杆底部的驱动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隔音筒顶壁上安装有与触发杆竖向滑动配合的滑筒,初始定位装置包括:滑筒底部侧壁上水平滑动安装有定位齿条,所述定位齿条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滑筒上的定位齿轮且定位齿轮啮合有滑动安装于隔音筒顶壁的L形齿条,所述L形齿条与隔音筒顶壁之间连接有解锁弹簧且L形齿条上安装有与解锁杆相配合的弧形块,所述叩击杆上设有与定位齿条相配合的插孔。

优选的,所述叩击杆轴向两端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筒内壁轴向两侧设置有与滑块竖向滑动配合的滑道,所述后续定位装置包括滑动安装于滑块内且经经压缩弹簧与滑块连接的后续定位块,所述滑道底部设有与外界连通且与后续定位块相配合的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底壁上滑动安装有后续解锁装置。

优选的,所述后续解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滑筒轴向两侧的矩形孔底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后续解锁杆且两后续解锁杆置于滑筒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续解锁齿条,两所述后续解锁齿条之间共同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滑筒上的解锁齿轮且两后续解锁齿条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解锁齿轮与皮带轮组连接并且经皮带轮组驱动。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后续解锁齿条下端面竖向滑动安装有定位杆且定位杆与该后续解锁齿条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筒上设有与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孔,当弧形斜齿圈在环形齿圈的带动下与之对应的斜齿轮脱离时,刚好驱动竖向滑动安装于后续解锁齿条上的定位杆移动至定位孔位置处并且定位杆在第二弹簧作用下***至定位孔中实现对后续解锁齿条的定位,所述隔音筒内壁上设有用于对后续解锁齿条解锁的解锁机构。

优选的,所述后续解锁齿条内安装有电磁铁且定位杆面向电磁铁一侧固定安装有铁片,解锁机构包括:所述隔音筒内壁环绕等距间隔设有沿隔音筒半径方向滑动安装的弧形杆且弧形杆与隔音筒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隔音筒内壁与弧形杆对应位置间隔安装有两第一导电片且弧形杆靠近隔音筒内壁一侧安装有互为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片,两第一导电片、两第二导电片与电磁铁共同串联于设置在隔音筒内的稳压回路中,所述弧形斜齿圈上固定有与弧形杆相配合的抵触杆。

优选的,所述隔音筒底壁安装有弹性橡胶环。

优选的,所述床台上端面设置有与承托架横向滑动配合的滑槽且其中一个滑槽内转动安装有与承托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所述承托架上转动安装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与伸缩杆之间为螺纹配合。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纵向滑动安装于承托架上的矩形筒且矩形筒内竖向滑动安装有矩形杆,所述矩形筒内转动安装有与矩形杆为螺纹配合的丝杠且丝杠经安装于矩形筒内的锥齿轮组连接有转动安装于矩形筒侧壁上的转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患状况,选择相应力度的叩击,使得检测结构更加精准,避免了医生手动为患者进行叩诊时叩击力度大小不一,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情况的发生;

(2)该装置可模仿医生手动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叩击时的动作,使得在对患者病变部位检测过程和医生手动检测时的动作更加贴合,即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接诊效率;

(3) 再者,本方案中将叩击装置安装在隔音筒内且隔音筒上安装有听诊器,相对于传统的医生用手指叩击时产生的声音直接扩散到空气中,该装置叩击时产生的声音充斥在隔音筒内,加之听诊器的配合使用可更好的辅助医生用来辨别、判断该装置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叩击所产生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删去床台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驱动筒与隔音筒分离后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隔音筒与驱动筒另一视角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隔音筒剖视后其中一个叩击单元与隔音筒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隔音筒剖视后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后续解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滑筒、叩击杆、后续解锁装置分离后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滑筒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删去床台后仰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隔音筒部分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隔音筒部分剖视后内部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删去解锁机构后环形齿圈与若干叩击单元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删去解锁结构后环形齿圈与若干叩击单元配合关系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解锁机构与弧形斜齿圈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解锁机构与隔音筒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隔音筒部分剖视后解锁机构与弧形斜齿圈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稳压电源回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床台1,承托架2,伸缩杆3,隔音筒4,叩击杆5,伸缩弹簧6,触发杆7,复位弹簧8,环形齿圈9,解锁电机10,驱动齿轮11,解锁杆12,弧形斜齿圈13,斜齿轮14,皮带轮组15,驱动筒16,半圆形驱动球17,驱动电机18,滑筒19,定位齿条20,定位齿轮21,L形齿条22,解锁弹簧23,弧形块24,插孔25,滑块26,滑道27,压缩弹簧28,后续定位块29,矩形孔30,后续解锁杆31,后续解锁齿条32,解锁齿轮33,第一弹簧34,定位杆35,第二弹簧36,定位孔37,弧形杆38,第三弹簧39,抵触杆40,听诊器41,弹性橡胶环42,滑槽43,第一螺杆44,第二螺杆45,矩形筒46,矩形杆47,丝杠48,锥齿轮组49,转杆50,矩形架51,环形滑腔52,弧形孔53,承托板54,限位块55,限位槽56,环形槽57,圆杆58,橡胶盘59,缓冲弹簧60,滑孔61。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9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参照附图1所示,包括床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台1上横向滑动安装有承托架2且承托架2上纵向滑动安装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底部固定安装有隔音筒4,该装置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医生通常使患者采取卧位并且躺在床台1上,随后通过横向移动承托架2并且纵向调节伸缩杆3的位置,使得隔音筒4移动至患者病变部位正上方,然后在通过调节伸缩杆3驱动隔音筒4向下移动并且使得隔音筒4底部与患者病变部位相接触,此时完成为患者进行叩诊前的准备工作,较好的,我们在设置隔音筒4的时候,在筒体的外壁上覆盖有一层聚酯纤维吸音棉,可用来隔绝外界的噪音,当叩击杆5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叩击时,产生的声音充斥在隔音筒4内,我们在隔音筒4上安装有听诊器41,听诊器41可用来帮助医生更好的辨别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叩击时所产生的声音,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得出一个精准的诊断结果;

我们在隔音筒4环绕其中心位置等距间隔设有若干竖向滑动安装于隔音筒4内的叩击杆5,参照附图6所示,所述叩击杆5上端经伸缩弹簧6连接有竖向滑动安装于隔音筒4上端面的触发杆7且触发杆7与隔音筒4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8,若干所述触发杆7配合有安装于隔音筒4上端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处理器并且在微控制处理器的控制下驱动触发杆7向下移动,我们通过微控制处理器控制驱动装置工作并且使其驱动触发杆7向下移动不同的距离进而实现对患者不同的叩击力度(触发杆7向下移动的距离越大,对患者的叩击力度越大),所述隔音筒4内安装有用于对叩击杆5定位的初始定位装置且初始状态叩击杆5处于被定位状态,当患者躺在床台1上并且医生做好叩诊前准备工作后,通过微控制处理器控制驱动装置开始工作,并且根据患者实际病况选择相应的叩击力度,即,通过微控制处理器控制驱动装置进而驱动触发杆7向下移动至相应的距离后驱动装置停止工作,由于初始状态时,竖向滑动安装于隔音筒4内的叩击杆5在初始定位装置的作用下处于被定位状态,因此当触发杆7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下移动时,使得连接于触发杆7与隔音筒4上端面的复位弹簧8被压缩并且连接于触发杆7与叩击杆5之间的伸缩弹簧6也同样处于被压缩状态,即,此时完成对叩击杆5的蓄能工作;

参照附图12、13所示,我们在隔音筒4内壁设置有与之同轴心设置的环形滑腔52并且环形滑腔52内转动安装有环形齿圈9,参照附图4所示,所述环形齿圈9啮合有转动安装于隔音筒4外壁上的驱动齿轮11并且隔音筒4外壁上设有与环形滑腔52连通的弧形孔53,所述驱动齿轮11穿过弧形孔53与环形齿圈9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1由安装于隔音筒4外壁的解锁电机10驱动,参照附图15所示,我们在环形齿圈9内圆面上间隔环绕安装有与叩击杆5相对应数量的解锁杆12(参照附图14、15所示,在本方案中,若干叩击杆5等间距环绕间隔设置,并且每个解锁杆12配合有一个叩击杆5,每个叩击杆5均对应有一个初始定位装置,若干解锁杆12之间并不是等间距环绕间隔设置,若干解锁杆12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加,即,若干组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与叩击杆5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加),所述解锁电机10与微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并且在微控制处理器的控制下进行相应工作,若干解锁杆12的相互配合满足:当环形齿圈9转动时使得若干叩击杆5依次间隔的对患者进行叩击,我们通过微控制处理器控制解锁电机10转动特定角度,在本方按中设置有三组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与叩击杆5,因此我们通过微控制处理器控制解锁电机10驱动环形齿圈9转动120度后停止工作(在进行设置的时候,可根据需求设置多组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与叩击杆5),此时,与叩击杆5距离最近的一个触发杆7伴随着环形齿圈9的转动移动至下一个叩击杆5位置处并且与该叩击杆5的距离和初始状态时与之配合的叩击杆5的距离相同,即,每个解锁杆12伴随着环形齿圈9的转动均重新配合有新的叩击杆5并且组成若干组新的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与叩击杆5,组成的新的若干组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与叩击杆5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加并且和初始状态时,若干组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与叩击杆5之间的距离相同,伴随着环形齿圈9的转动,与叩击杆5距离最近的解锁杆12首先对与之配合的叩击杆5进行解锁,即,叩击杆5实现对与之对应的初始定位装置进行解锁,该叩击杆5在复位弹簧8以及伸缩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且锤击在患者病变部位,后续的解锁杆12伴随着环形齿圈9的移动重复以上解锁过程实现对与之对应初始定位装置进行解锁,并且使得与之对应的叩击杆5在复位弹簧8和伸缩弹簧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锤击患者病变部位,由于不同组相配合的解锁杆12与叩击杆5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三组叩击杆5依次间隔的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锤击,从而模仿医生用手指锤击患者病变部位时的频率间隔;

参照附图9所示,为了避免叩击杆5在复位弹簧8以及伸缩弹簧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到最低端位置后向上反弹,从而影响医生通过听诊器41对充斥在隔音筒4内的叩诊音进行判断、辨别,我们在隔音筒4内设置有用于对叩击杆5定位的后续定位装置,并且每个叩击杆5均对应有一个后续定位装置,该后续定位装置满足:当叩击杆5向下移动到最低位置时,实现对叩击杆5的定位,该后续定位装置可使得移动至最低端且锤击在患者病变部位的叩击杆5进行定位,防止其在弹簧的作用下在隔音筒4内进行竖向往复运动,影响医生对叩诊音的判断、辨别;

当完成对患者的叩诊时,我们通过微控制处理器控制驱动装置工作并且使得若干触发杆7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且恢复至初始高度(在进行设置的时候,我们使得复位弹簧8的弹性系数大于伸缩弹簧6的弹性系数,即,两者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产生同样的形变量后,复位弹簧8的弹性势能大于伸缩弹簧6的弹性势能),此时,由于叩击杆5在后续定位装置的作用下仍处于被定位状态,并且不能向上移动,较好的,参照附图16所示,我们在隔音筒4内设置有用于对后续定位装置解锁的后续解锁装置,并且每个后续定位装置均对应有一个后续解锁装置,所述环形齿圈9下端面等距环绕间隔固定有若干弧形斜齿圈13且隔音筒4内壁上安装有与弧形斜齿圈13相配合的斜齿轮14(初始状态时,弧形斜齿圈13与之对应的斜齿轮14不啮合,处于脱离状态),每组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叩击杆5对应有一组相互配合的弧形斜齿圈13和斜齿轮14,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解锁电机10驱动环形齿圈9沿如附图16中所示方向转动(附图16为装置仰视示意图),伴随着环形齿圈9的转动,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首先对初始定位装置进行解锁并且使得叩击杆5依次间隔的锤击患者病变部位,在同一组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叩击杆5、弧形斜齿圈13以及斜齿轮14中,弧形斜齿圈13与斜齿轮14的啮合总是后于触发杆7对初始定位装置的解锁,即,当叩击杆5完成对患者病变部位的叩击并且后续定位装置实现对叩击杆5的定位后,弧形斜齿圈13伴随着环形齿圈9的转动方才和与之对应的且转动安装于隔音筒4内壁上的斜齿轮14啮合,弧形斜齿圈13与斜齿轮14啮合并且驱动斜齿轮14转动,斜齿轮14通过皮带轮组15驱动与之连接的后续续解锁装置工作(伴随着环形齿圈9的转动弧形斜齿圈13由脱离状态变为啮合状态,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后续解锁装置工作,当弧形斜齿圈13再次与斜齿轮14脱离时,此时刚好驱动后续解锁装置完成对后续定位装置的完全解锁,在本方案中,弧形斜齿圈13与斜齿轮14上的齿均设置为斜齿,可避免两者在由脱离到啮合的过程中打齿情况的发生,使得该装置更加牢靠),并且后续解锁装置解除后续定位装置对叩击杆5的定位,此时叩击杆5处于自由状态并且在伸缩弹簧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我们设定在初始状态,即,叩击杆5被初始定位装置处于定位状态时,连接于触发杆7与叩击杆5之间的伸缩弹簧6只受到一个来自叩击杆5的重力并且叩击杆5重力全部作用于伸缩弹簧6上),从而完成整个过程的最后一个复位动作。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附图4中所示,所述触发杆7上端面设置为半球状且触发杆7较细部分竖向滑动安装在隔音筒4上端面(如附图6中所示),我们在隔音筒4上端面同轴心转动安装有驱动筒16并且隔音筒4上端面设置有与驱动筒16转动安装配合的环形槽57,所述驱动筒16下端面环绕间隔安装有若干与触发杆7相配合的半圆形驱动球17,在本方案中触发杆7设置有三个,因此我们在驱动筒16顶壁上等距环绕间隔固定有三个半圆形驱动球17(初始状态,三个半圆形驱动球17与三个触发杆7间隔交错布置,即,半圆形驱动球17与触发杆7不接触,并且初始状态时,三个触发杆7顶部抵触于驱动筒16顶壁上),参照附图3所示,我们在伸缩杆3底部固定安装有矩形架51且隔音筒4固定安装在矩形架51上,所述驱动筒16由固定伸缩杆3底部的驱动电机18驱动,在本方案中驱动电机18由驱动电机18控制器控制并且驱动电机18控制器与微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微控制处理器通过驱动电机18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18工作,并且带动驱动筒16转动所设定角度后驱动电机18停止工作(电机控制器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集成电路),我们可根据患者病况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叩击力度,即通过微控制处理器控制驱动电机18转动不同的角度,使得半圆形驱动球17向下挤压触发杆7至不同高度,从而实现对复位弹簧8以及伸缩弹簧6不同的压缩量,最终实现对患者病变部位不同大小的叩击力度。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7所示,我们在隔音筒4顶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触发杆7竖向滑动配合的滑筒19,所述叩击杆5竖向滑动安装于滑筒19中,参照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初始定位装置的结构,具体包括:滑筒19底部侧壁上水平滑动安装有定位齿条20,所述定位齿条20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滑筒19上的定位齿轮21且定位齿轮21啮合有滑动安装于隔音筒4顶壁的L形齿条22,所述L形齿条22与隔音筒4顶壁之间连接有解锁弹簧23且L形齿条22上安装有与解锁杆12相配合的弧形块24(参照附图15所示,我们在设置解锁杆12的时候使得解锁杆12朝向隔音筒4中轴线位置一端设置为弧形),参照附图9所示,我们在叩击杆5上设有与定位齿条20相配合的插孔25;初始状态时,滑动安装与滑筒19上的定位齿条20一端穿过滑筒19并且***之设置于叩击杆5上的插孔25中,从而实现对叩击杆5的定位;

驱动装置带动驱动筒16转动至所设定角度后停止工作,进而通过半圆形驱动球17驱动触发杆7向下移动所设定的距离,由于叩击杆5被定位齿条20进行定位,此时复位弹簧8以及伸缩弹簧6被压缩,完成蓄能工作,此时微控制处理器控制解锁电机10工作进而带动环形齿圈9转动所设定角度(在本方案中一共设置有三个叩击杆5,我们使得微控制处理器控制解锁电机10使其驱动环形齿圈9沿附图1中所示方向转动120度后停止工作),在环形齿圈9转动至120°的过程中,固定安装在环形齿圈9内圆面上的解锁杆12分别作用在与之对应且固定在L形齿条22上的弧形块24上,在本方案中一共有三个解锁杆12并且对应有三个固定在L形齿条22上的弧形块24,由于每组相互配合的解锁杆12、弧形块24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加,因此在环形齿圈9转动至120°的过程中,固定在环形齿圈9上的解锁杆12依次分别挤压弧形块24并且带动L形齿条22沿隔音筒4顶壁朝着隔音筒4中轴线的方向滑动(此时解锁弹簧23被压缩储能)通过定位齿轮21带动定位齿条20朝着远离隔音筒4中轴线的方向移动,进而将定位齿条20从设置于叩击杆5上的插孔25中退出,此时叩击杆5处于作用状态,在复位弹簧8以及伸缩弹簧6弹力的作用下,向下锤击患者病变部位。

实施例4,在实施例3基础上,参照附图9所示,我们在叩击杆5上部轴向两端固定安装有滑块26,参照附图10所示,滑筒19内壁轴向两侧设置有与滑块26竖向滑动配合的滑道27,初始状态时叩击杆5竖向滑动安装在滑筒19内时,固定安装在叩击杆5两侧的滑块26位于与之配合的滑道27的最顶部位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续定位装置的具体结构,具体包括滑动安装于滑块26内且经经压缩弹簧28与滑块26连接的后续定位块29,初始状态时压缩弹簧28处于被压缩状态并且储存有一定的弹性势能,所述滑道27底部设有与外界连通且与后续定位块29相配合的矩形孔30,我们设定当驱动装置转动最小角度时(即,我们选择叩击力度最小的档位时),当初始定位装置被解锁后,在复位弹簧8以及伸缩弹簧6的作用下叩击杆5能向下移动至矩形孔30位置处(即,滑块26向下伴随着叩击杆5移动至矩形孔30位置处)并且滑动安装在滑块26内的后续定位块29在压缩弹簧28的作用下,***之与之对应的矩形孔30中,实现对叩击杆5的定位,即,当叩击杆5第一次锤击患者病变部位时,随即就被后续定位块29进行定位,避免其在竖向来回移动,影响医生对叩诊音的判断、辨别,所述矩形孔30底壁上滑动安装有后续解锁装置。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参照附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续解锁装置的具体结构,具体包括:位于所述滑筒19轴向两侧的矩形孔30底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后续解锁杆31且两后续解锁杆31置于滑筒19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后续解锁齿条32,参照附图9、10所示,较好的,我们在矩形孔30底壁上设置有限位槽56并且后续解锁杆31上固定有与限位槽56滑动安装配合的限位块55,从而使得两后续解锁杆31滑动安装在矩形孔30底壁上且不会从矩形孔30中脱落、滑出,两所述后续解锁齿条32之间共同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滑筒19上的解锁齿轮33且两后续解锁齿条3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4,所述解锁齿轮33与皮带轮组15连接并且经皮带轮组15驱动,当环形齿圈9在解锁电机10驱动下转动时,通过固定安装在环形齿圈9上的弧形斜齿圈13驱动相应的斜齿轮14进而通过皮带轮组15带动解锁齿轮33转动,但弧形斜齿圈13与斜齿轮14由啮合变为再次脱离时,此时皮带轮组15通过解锁齿轮33使得两后续解锁杆31朝着靠近滑筒19中轴线的方向移动(此时连接于两后续解锁齿条32之间的第一弹簧34处于被压缩状态)并且将***之矩形孔30内的后续定位杆35向外完全挤出,即,使得后续定位杆35滑入至与之对应的滑块26中,此时叩击杆5处于自由状态,但是由于触发杆7仍在半圆形驱动球17的抵触下,使得复位弹簧8处于被压缩状态,因此此时虽然叩击杆5处于自由状态,也不能向上沿滑筒19滑动。

实施例6,在实施例5基础上,由于每个叩击杆5被解锁的时间有先后顺序,即,三个叩击杆5依次间隔的箱患者病变部位进行锤击,因此与叩击杆5配合的后续解锁装置对后续定位装置的解锁时间也有先后,因为,伴随着叩击杆5的先后锤向患者病变部位的同时,后续解锁装置也先后实现对与之对应的后续定位装置进行解锁,为了避免处于最后锤向患者病变部位的叩击杆5还未被解锁并且使之锤向患者病变部位时,处于先前,最先被触发并且锤向患者病变部位的叩击杆5所对应的的后续定位装置已经被解锁(即,弧形斜齿圈13与斜齿轮14由啮合到再次分离这一过程,实现对后续定位装置的解锁),为了使得最后一个叩击杆5被解锁并且锤向患者病变部位,我们只能使得最后一个叩击杆5锤向患者病变部位后方可通过微控制处理器控制驱动电机18反转,进而使得触发杆7在复位弹簧8作用下进行归位,但是当弧形斜齿圈13与斜齿轮14由啮合变为脱离后,叩击杆5还不能向上沿滑筒19滑动(即,半圆形驱动球17仍抵触在触发杆7上端面),此时两后续解锁杆31在第一弹簧34弹力作用下,朝着远离滑筒19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导致收缩至滑块26内的后续定位块29再次***之矩形孔30中,为了解决上述这一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方案:

参照附图8所示,我们在滑筒19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承托板54,并且解锁齿轮33转动安装于承托板54上,我们在其中一个所述后续解锁齿条32下端面竖向滑动安装有定位杆35且定位杆35与该后续解锁齿条3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36,我们在承托板54上设有与定位杆35相配合的定位孔37(初始状态时,即,定位杆35下端面抵触于承托板54上时,第二弹簧36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弧形斜齿圈13在环形齿圈9的带动下与之对应的斜齿轮14脱离时,刚好驱动竖向滑动安装于后续解锁齿条32上的定位杆35移动至定位孔37位置处并且定位杆35在第二弹簧36作用下***至定位孔37中实现对后续解锁齿条32的定位,此时,定位杆35***之设置于承托板54上的定位孔37中,使得两后续解锁齿条32处于被定位状态,即,使得两后续解锁杆31处于被定位状态,此时两后续定位块29被后续解锁杆31从矩形孔30中挤压至滑块26内,当弧形斜齿圈13与斜齿轮14脱离时,两后续解锁杆31也不会移动,而是被定位在当前位置,直至,当最后一个叩击杆5被解锁并且锤向患者病变部位后,我们方可通过微控制处理器控制驱动电机18反转,使得半圆形驱动球17与触发杆7脱离接触,此时触发杆7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向上滑动并且恢复至初始时的其上端面抵触于驱动筒16顶壁上,并且与之同时,叩击杆5在伸缩弹簧6的作用下向上沿滑筒19滑动,并且移动至初始位置高度,当移动到初始位置高度时,定位齿条20在解锁弹簧23的作用下重新***之设置在叩击杆5上的插孔25中,实现对叩击杆5的重新定位(我们设定使得叩击杆5从位于初始位置到向下移动到最低端至锤击患者病变部位处,定位齿条20靠近叩击杆5一端均抵触于叩击杆5外壁上),我们在隔音筒4内壁上设有用于对后续解锁齿条32解锁的解锁机构,当叩击杆5均恢复至初始位置状态时,我们通过设置于隔音筒4内壁上的解锁机构解除对后续解锁齿条32的定位,使得后续解锁齿条32进行归位。

实施例7,在实施例6基础上,参照附图8中所示,我们在后续解锁齿条32内安装有电磁铁且定位杆35面向电磁铁一侧固定安装有铁片,参照附图16所示,解锁机构包括:所述隔音筒4内壁环绕等距间隔设有沿隔音筒4半径方向滑动安装的弧形杆38,参照附图17所示,我们在隔音筒4内壁上开设有与弧形杆38滑动配合的滑孔61并且弧形杆38与滑孔6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39(具体可参照附图17中所示),所述滑孔61底壁与弧形杆38对应位置间隔安装有两第一导电片且弧形杆38至于滑孔61内一端固定安装有互为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片,相互配合的两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与电磁铁共同串联于设置在隔音筒4内的稳压电源回路中(在本方案中稳压电源回路、驱动电机18、解锁电机10以及微控制处理器均经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我们在弧形斜齿圈13上固定有与弧形杆38相配合的抵触杆40;

三个弧形斜齿圈13等间距间隔固定安装在环形齿圈9下端面并且与之配合的三个弧形杆38同样等间距间隔滑动安装在隔音筒4内壁上的滑孔61内,初始状态时,固定与弧形斜齿圈13上的抵触杆40和与之对应的弧形杆38处于如附图17中位置所示,并且抵触感挤压弧形杆38使其压缩第三弹簧39,使得安装在弧形杆38上的两第二导电片与安装在滑孔61底壁上的两第一导电片接触,即,此时稳压电源回路处于接通状态,具体可参照附图19中稳压电源回路电性连接示意图,相互配合的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接触,使得电磁铁得电产生电磁力并且吸附定位杆35,使得第二弹簧36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环形齿圈9在解锁电机10的驱动下转动时,弧形斜齿圈13同步带动抵触杆40转动,从而使得抵触杆40越过弧形杆38并且与弧形杆38分离,此时弧形杆38在第三弹弹簧的作用下向外沿滑孔61滑动,使得相互配合的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脱离,即,使得稳压电源回路断开,电磁铁失电,定位杆35在第二弹簧36的作用下抵触于承托板54上,伴随着环形齿圈9的转动以至于使得弧形斜齿圈13与斜齿轮14有脱离到啮合,再由啮合到脱离的过程中,弧形斜齿圈13刚好通过斜齿轮14带动皮带轮组15进而使得两解锁齿条进行相向移动,并且使得定位杆35***之设置在承托板54上的定位孔37中,即,完成将后续定位块29向外挤出矩形孔30的目的又实现了将两后续解锁杆31定位在当前位置的效果,当环形齿圈9在解锁电机10的带动下转动120°时,环形齿圈9停止转动,此时固定安装在弧形斜齿圈13上的抵触杆40再次与另一个滑动安装在隔音筒4内壁上的弧形杆38相接触并且使得弧形杆38挤压至与之对应的滑孔61中,使得相互配合的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接触,从而使得稳压电源回路再次被接通,电磁铁得电并且将定位杆35从定位孔37中向外吸出,此时两后续解锁齿条32处于自由状态并且在第一弹簧34的作用下进行相背滑动以至于恢复至初始状态。

实施例8,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述隔音筒4底壁安装有弹性橡胶环42,较好的,我们在隔音筒4底部安装有弹性橡胶环42,可使隔音筒4与患者身体充分接触,避免叩击时产生的声音向外界泄露;

参照附图10所示,较好的,我们在叩击杆5底部经缓冲弹簧60连接有与叩击杆5竖向滑动配合的圆杆58并且在圆杆58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盘59,我们使得叩击杆5向患者病变部位进行锤击的时候,通过设置缓冲弹簧60来减轻叩击杆5对患者的冲击力,从而避免患者产生不适,并且锤击力通过橡胶盘59传递到患者病变部位,也进一步缓解了叩击杆5锤向患者病变部位时的冲击力,从而让患者感到更加舒适。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床台1上端面设置有与承托架2横向滑动配合的滑槽43且其中一个滑槽43内转动安装有与承托架2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44,我们通过转动第一螺杆44带动承托架2在窗台上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带动隔音筒4移动到患者病变部位附近位置处,所述承托架2上转动安装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螺杆45且第二螺杆45与伸缩杆3之间为螺纹配合,我们通过转动第二螺杆45用来调整隔音筒4在纵向的所处位置,配合第一螺杆44使得隔音筒4移动至患者病变部位正上方位置处。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5所示,所述伸缩杆3包括纵向滑动安装于承托架2上的矩形筒46且矩形筒46内竖向滑动安装有矩形杆47,所述矩形筒46内转动安装有与矩形杆47为螺纹配合的丝杠48且丝杠48经安装于矩形筒46内的锥齿轮组49连接有转动安装于矩形筒46侧壁上的转杆50,我们通过转动转杆50带动锥齿轮组49转动并且驱动丝杠48转动,进而丝杠48驱动与之为螺纹配合的矩形杆47在矩形筒46内座竖向往返运动,矩形杆47座在竖向进行移动进而驱动与之固定安装的矩形架51移动,最终实现带动隔音筒4移动至患者病变部位并且使得隔音筒4底部与患者病变部位紧密接触。

该连续式神经科叩诊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患状况,选择相应力度的叩击,使得检测结构更加精准,避免了医生手动为患者进行叩诊时叩击力度大小不一,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情况的发生;

该装置可模仿医生手动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叩击时的动作,使得在对患者病变部位检测过程和医生手动检测时的动作更加贴合,即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接诊效率;

再者,本方案中将叩击装置安装在隔音筒4内且隔音筒4上安装有听诊器41,相对于传统的医生用手指叩击时产生的声音直接扩散到空气中,该装置叩击时产生的声音充斥在隔音筒4内,加之听诊器41的配合使用可更好的辅助医生用来辨别、判断该装置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叩击所产生的声音。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3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牛生殖道黏液提取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