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小麦花期育种的方法

文档序号:157861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6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小麦花期育种的方法 (Bacterial liquid for wheat breeding and wheat flowering phase breeding method ) 是由 李华一 罗钰彬 杨效帆 于 2021-06-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小麦花期育种的方法。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硼酸或硼砂0.005~0.06%和钙盐0.005~0.6%,余量为水,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本发明通过把有益菌导入和垂直转移至小麦籽粒中,提高了小麦抗病性和营养利用效率,可以恢复小麦中多种有益菌的结构和数量,减少了小麦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并且,本发明解决了功能有益菌接种的问题,通过选择特定的有益菌在小麦开花期进入小麦,传递至子代,使得子代植物体内可以定殖特定的有益菌,改善小麦的生长。(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lant breeding, and particularly discloses a bacterial liquid for wheat breeding and a method for wheat flowering phase breeding. The bacterial liquid for wheat breeding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in percentage by weight: 0.005-0.06% of boric acid or borax, 0.005-0.6% of calcium salt and the balance of water, wherein the bacterial liquid for wheat breeding also comprises beneficial bacteria or beneficial bacteria;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oculation of functional beneficial bacteria, and the specific beneficial bacteria are selected to enter the wheat in the flowering period of the wheat and are transmitted to the filial generation, so that the specific beneficial bacteria can be colonized in the filial generation plant body, and the growth of the wheat is improved.)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小麦花期育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小麦花期育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的第三大粮食作物,我国每年消费了世界小麦总量的16%,生产小麦占世界总量的17%。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大约2390万hm2,近几年的小麦单产为5420kg/hm2。我国的春麦区、西南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重要性在逐步下降,而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对小麦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尤其是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和江苏,这几个省份贡献了全国总小麦产值的75%。

小麦的实际种植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不正常天气条件、甚至极端气候变化,因此小麦常常遭受各种灾害,例如有害病虫菌、高温低温、干旱洪涝、倒伏干热风等等,育种家经过选育而获得的品种具有抗病、抗倒、节水、抗逆、广适、养分高效的特征;然而小麦正面临有害菌毒性变异毒力增强,面临进一步的干旱恶劣气候,面临多种倒伏因素叠加,面临小麦主产区地下水水位不断降低,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的机端气候和更高要求,而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滥用,从多个维度对种植和育种带来挑战。

目前小麦育种制种的种质资源中丢失有益菌,而且种质资源中存在优良菌种衰退的问题。小麦的育种过程中,最重要的考量是产量和品质,其次是抗病性。现代小麦育种无论是高产育种还是抗病性育种,都没有考虑微生物对于育种种子微生物的影响。实际上小麦的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良性互作有着巨大的生物学潜力,在育种的种质资源中能够恢复有益菌,对于植物养分吸收、耐受胁迫和抗病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小麦种子内部的有益微生物对于目前的育种制种有着重要作用。

现代育种的品种种子里面缺少营养利用和抗病相关有益菌,而不得不施用超量的化肥和农药。目前的种植模式是过度的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与作物土壤中流失有益菌、中性菌,同时有害菌泛滥等现象有关。高肥料投入高污染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可持久,必须恢复土壤有益菌,增加植物根际功能菌,改善植物生理生化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小麦花期育种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把有益菌导入和垂直转移至小麦籽粒中,提高了小麦抗病性和营养利用效率,可以恢复小麦中多种有益菌的结构和数量,减少了小麦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并且,本发明解决了功能有益菌接种的问题,通过选择特定的有益菌在小麦开花期进入小麦,传递至子代,使得子代植物体内可以定殖特定的有益菌,改善小麦的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硼酸或硼砂0.005~0.06%和钙盐0.005~0.6%,余量为水,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有益菌属或有益菌包括根瘤菌属、棒状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副球菌属、弗兰克氏菌属、色杆菌属、蓝细菌、无色杆菌属、绿藻、酸硫杆菌属、固氮螺菌属、食酸菌属、固氮菌属、产碱菌属、固氮弧菌属、节杆菌属、草螺菌属、芽孢杆菌属、醋酸杆菌属、贪铜菌属、德克斯氏菌属、节杆菌属、草螺菌属、氢杆菌属、氮单胞菌属、氢噬胞菌属、巴拉伯克氏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假诺卡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根瘤菌属、贪噬菌属、红球菌属、黄杆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农杆菌属、红螺菌属、中生根瘤菌属、荚硫菌属、黄色杆菌属、纤维弧菌属、沃特氏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泛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动胶杆菌属、产气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诺卡氏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和帕氏食氢菌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筛选得到小麦育种用菌液,该菌液促进有益菌定植于植物体内,改善小麦的生长,促进田亩的增产;并且本发明的小麦育种用菌液导入和垂直转移至小麦籽粒中,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抗病性和营养利用效率,可以恢复小麦中多种有益菌的结构和数量,减少了小麦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更优选地,益菌属或有益菌的添加量为106~1010cfu/ml。

更优选地,所述有益菌为保藏编号的CGMCC1.12500的帕氏食氢菌。

更优选地,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胶、葡萄糖、赤霉素、L-脯氨酸、蔗糖、黄原胶中的至少一种。

当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上述组分时,其改善小麦生长效果和促进田亩增产效果更佳。

更优选地,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蔗糖15%、硼酸0.01%、硝酸钙0.005%和黄原胶0.04%,余量为水,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上述的有益菌属或有益菌。

更优选地,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葡萄糖5~15%、硼酸0.005~0.02%、硝酸钙0.005~0.01%、赤霉素0.015~0.02%、羧甲基纤维素钠0.1~0.2%和L-脯氨酸0.3~0.5%,余量的水,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上述的有益菌属或有益菌。

更优选地,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硼酸0.02~0.06%、氯化钙0.4~0.6%、牛血清白蛋白1.0%、甘露醇0.12~0.125%、果胶酶0.04~0.20%、纤维素酶0.1~0.3%、半纤维素酶0.1~0.3%和赤霉酸0.05~0.08%;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上述的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余量为水,小麦育种用菌液的pH为6-8。

更优选地,小麦育种用菌液中使用维生素替换钙盐,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白炭黑5~10%、果糖/葡萄糖/山梨醇5~15%、维生素0.2~1.5%、烟酸/烟酸胺0.2~1.5%、硼砂/硼酸0.2~1.5%、赤霉素GA3 0.025~0.3%、细胞分裂素6-BA/氯吡脲0.005~0.05%、乙醇0.5~2%、磷酸/柠檬酸0.05~0.5%,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余量为水。

更优选地,小麦育种用菌液中使用维生素替换钙盐,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蔗糖0.05~0.5%、硼酸0.05~0.5%、维生素B1 0.02~0.06%、维生素B20.02-0.06%、维生素B3 0.02-0.06%,所述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余量为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小麦花期育种的方法,利用上述的小麦育种用菌液对小麦的麦穗进行喷施、浸泡或涂布。

当接种小麦育种用菌液的小麦种子萌发成幼苗时,种子内部可能存在的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也释放到根圈土壤之中,并且定殖,起到调节养料,刺激根系的作用。甚至一部分有益菌分布在幼苗的各处组织上,提高生长发育和胁迫耐受力。

更优选地,小麦包括小麦属、黑麦属、山羊草属、簇毛麦属、偃麦草属、冰草属、大麦属、披碱草属、赖草属、新麦草属、旱麦草属、类大麦属、无芒草属、异形花属、棱轴草属、鹅观草属、拟鹅观草属和澳麦草属麦类物种中至少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小麦属包括丰德存麦5号、存麦8号、丰德存麦1号、豫麦158、漯麦8号、阳光818、博农6号、山农26、山农22号、山农17、运旱115、运旱618、运旱20410、津农7号、津农6号、津强7号、津春6号(春性)、浩麦一号、扬麦23、隆平麦518、郑麦101、郑麦7698、郑麦366、郑农16(弱春性)、郑麦9023(春性)、郑麦98(半冬性)、郑麦7698(弱春性)、淮麦30、淮麦25、淮麦18(半冬性)、淮麦28(半冬性)、晋麦92号、晋太170(半冬性)、晋春15号(春性)、太10604、舜麦1718、徐麦31、宿553、石优20号、新麦26、新麦19、新麦18(半冬性)、周麦21号、周麦25(半冬性)、周麦26号(半冬性)、师栾02-1、京花9号、连麦2号、辽春17号(春性)、辽春18号(春性)、辽春20号(春性)、辽春23号(春性)、哲麦10号(春性)、农麦2号(春性)、巴丰5号(春性)、赤麦7号(春性)、巴优1号、北麦一号、龙麦26(春性)、克春1号(春性)、龙麦33(春性)、龙麦35(春性)、川麦39(春性)、济麦20号(半冬性)、烟农21号(冬性)、丰强7号(春性)、长春7号(春性)、邯优3475(半冬性)、豫麦70(半冬性)、怀川916(弱春性)、太学6号(弱春性)、高优503(半冬性)、邯00-7086(半冬性)、8901/11/14(半冬性)、藁优9409(半冬性)、平麦02-16(半冬性)、宁春39号(春性)、镇麦168、宁麦16(春性)、沈免2137(春性)、泛麦5号(半冬性)、泛麦8号(半冬性)、中麦14(冬性)、小偃81(半冬性)、小偃54(冬性)、陕垦6号(半冬性)、陕垦81(半春性)、九麦2号(半冬性)、西农509、西农9718、西农979、西农889(冬性)、陕麦159(半冬性)、西农3517、西农2000(半冬性)、远丰175(半冬性)、武农986、武农148、闫麦8911、新旱688(春性)、郑麦005(弱春性)品种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人工驯化中,种质资源中有益菌衰退的问题,通过把特定的有益菌接种至小麦品种中,恢复丢失的潜在功能,恢复种质内生菌中多种菌的结构和数量;在小麦扬花阶段添加有益菌进入受精卵能恢复微生物的数量。

本发明通过把有益菌导入和垂直转移至小麦籽粒中,提高了小麦抗病性和营养利用效率,减少了小麦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并且,本发明解决了功能有益菌接种的问题,通过选择特定的有益菌在小麦开花期进入小麦,传递至子代,使得子代植物体内可以定殖特定的有益菌,改善小麦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本申请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记载有保藏编号为:“CGMCC1.12500的帕氏食氢菌”的生物保藏样本为现有的菌株,可从菌种库中得到,本申请不涉及生物保藏,因此,不需要提供证明文件等材料。

实施例1、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硼酸0.01%、硝酸钙0.008%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余量为水,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添加量为108cfu/ml),在其他实施例中有益菌属或有益菌的添加量还可以为106cfu/ml或1010cfu/ml。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水中,然后加入硼酸和硝酸钙,最后加入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混匀,即得小麦育种用菌液。

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为根瘤菌属、棒状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副球菌属、弗兰克氏菌属、色杆菌属、蓝细菌、无色杆菌属、绿藻、酸硫杆菌属、固氮螺菌属、食酸菌属、固氮菌属、产碱菌属、固氮弧菌属、节杆菌属、草螺菌属、芽孢杆菌属、醋酸杆菌属、贪铜菌属、德克斯氏菌属、节杆菌属、草螺菌属、氢杆菌属、氮单胞菌属、氢噬胞菌属、巴拉伯克氏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假诺卡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根瘤菌属、贪噬菌属、红球菌属、黄杆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农杆菌属、红螺菌属、中生根瘤菌属、荚硫菌属、黄色杆菌属、纤维弧菌属、沃特氏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泛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动胶杆菌属、产气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诺卡氏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和帕氏食氢菌(保藏号为CGMCC1.12500)中的一种。

实施例2、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小麦育种用菌液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不同:硼酸0.005%、硝酸钙0.005%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01%,其余组分、参数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3、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小麦育种用菌液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不同:硼酸0.02%、硝酸钙0.01%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02%,其余组分、参数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使用硼砂替换硼酸,其余组分、参数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硼酸0.01%、硝酸钙0.008%、羧甲基纤维素钠0.01%和阿拉伯胶0.2%,余量为水,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与实施例1中相同,添加量为106cfu/ml)。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水中,然后加入硼酸和硝酸钙,再加入阿拉伯胶溶解,最后加入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混匀,即得小麦育种用菌液。

实施例6、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5相比,区别在于,小麦育种用菌液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不同:硼酸0.02%、硝酸钙0.005%、羧甲基纤维素钠0.02%和阿拉伯胶0.005%,其余组分、参数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7、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葡萄糖10%、硼酸0.005%、硝酸钙0.01%、赤霉素0.015%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1%,余量为水,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与实施例1中相同,添加量为108cfu/ml)。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水中,然后加入硼酸、葡萄糖和硝酸钙溶解,然后加入赤霉素溶解,最后加入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混匀,即得小麦育种用菌液。

实施例8、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葡萄糖5%、硼酸0.02%、硝酸钙0.005%、赤霉素0.02%、羧甲基纤维素钠0.2%和L-脯氨酸0.4%,余量为水,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与实施例1中相同,添加量为106cfu/ml)。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水中,然后加入硼酸、葡萄糖和硝酸钙溶解,然后加入赤霉素和L-脯氨酸溶解,最后加入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混匀,即得小麦育种用菌液。

实施例9、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白炭黑5%、果糖15%、维生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1.5%、烟酸1.5%、硼砂1.0%、赤霉素GA3 0.1%、细胞分裂素6-BA 0.01%、乙醇(浓度为95%以上)1%、柠檬酸0.25%,余量为水,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与实施例1中相同,添加量为108cfu/ml)。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白炭黑溶于水中,然后加入果糖、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烟酸溶解,然后加入硼砂、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6-BA、乙醇和柠檬酸溶解,最后加入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混匀,即得小麦育种用菌液。

实施例10、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白炭黑10%、山梨醇15%、维生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0.2%、烟酸胺0.2%、硼酸1.5%、赤霉素GA3 0.025%、氯吡脲0.025%、乙醇(浓度为95%以上)2%、磷酸0.5%,余量为水,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与实施例1中相同,添加量为1010cfu/ml)。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白炭黑溶于水中,然后加入山梨醇、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烟酸胺溶解,然后加入硼酸、赤霉素GA3、氯吡脲、乙醇和磷酸溶解,最后加入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混匀,即得小麦育种用菌液。

实施例11、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蔗糖0.5%、硼酸0.5%、维生素B1 0.06%、维生素B2 0.02%、维生素B30.05%,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与实施例1中相同,添加量为108cfu/ml),余量为水。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蔗糖溶于水中,然后加入硼酸,加入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3,最后加入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混匀,即得小麦育种用菌液。

实施例12、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1相比,区别在于,小麦育种用菌液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不同:蔗糖0.05%、硼酸0.05%、维生素B1 0.02%、维生素B2 0.06%、维生素B3 0.06%,其余组分、参数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相同。

实施例13、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蔗糖15%、硼酸0.01%、硝酸钙0.05%、黄原胶0.04%,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有益菌属或有益菌(与实施例1中相同,添加量为108cfu/ml),余量为水。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蔗糖溶于水中,然后加入硼酸、硝酸钙溶解,然后加入黄原胶,最后加入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混匀,即得小麦育种用菌液。

实施例14、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硼酸0.02%、氯化钙0.4%、牛血清白蛋白1.0%、甘露醇0.12%、果胶酶0.04%、纤维素酶0.1%、半纤维素酶0.1%和赤霉酸0.05%;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保藏编号为CGMCC1.12500的帕氏食氢菌(Hydrogenophaga palleronii),余量为水,小麦育种用菌液的pH为6-8。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硼酸、氯化钙、牛血清白蛋白溶于水中,然后加入甘露醇溶解,然后加入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赤霉酸,最后加入有益菌属或有益菌混匀,即得小麦育种用菌液。

在其他实施例中,小麦育种用菌液还包括根瘤菌属、棒状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副球菌属、弗兰克氏菌属、色杆菌属、蓝细菌、无色杆菌属、绿藻、酸硫杆菌属、固氮螺菌属、食酸菌属、固氮菌属、产碱菌属、固氮弧菌属、节杆菌属、草螺菌属、芽孢杆菌属、醋酸杆菌属、贪铜菌属、德克斯氏菌属、节杆菌属、草螺菌属、氢杆菌属、氮单胞菌属、氢噬胞菌属、巴拉伯克氏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假诺卡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根瘤菌属、贪噬菌属、红球菌属、黄杆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农杆菌属、红螺菌属、中生根瘤菌属、荚硫菌属、黄色杆菌属、纤维弧菌属、沃特氏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泛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动胶杆菌属、产气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诺卡氏菌属中的一种。

实施例15、一种小麦育种用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4相比,区别在于,小麦育种用菌液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不同:硼酸0.06%、氯化钙0.6%、牛血清白蛋白1.0%、甘露醇0.125%、果胶酶0.20%、纤维素酶0.3%、半纤维素酶0.3%和赤霉酸0.08%,其余组分、参数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4相同。

实施例16、一种小麦花期育种的方法

一般小麦柱头的授粉时间五天到七天,足够有益菌接种。当一排小麦花药都裸露出来的时期是最佳有益菌接种时期。只有当小麦的颖壳大部分打开时才是有益菌接种的最佳时期。

每日小麦上午开花较多,将实施例1-15制备的小麦育种用菌液装入喷雾器,使用喷雾器对着麦穗喷粉或者喷雾,人工喷施有益菌在早晨完成;杨花期间,连续五日对麦穗喷施。也可以对切割开的小穗裸露的组织用有益菌进行浸泡或涂布。例如浸泡,使用整个麦穗浸泡在小麦育种用菌液当中,持续三分钟。例如涂布,用毛笔接触菌粉(干燥后的小麦育种用菌液),把菌粉涂布在麦穗上。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2相比,区别在于,小麦育种用菌液组分中将维生素E1、E2和E3替换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3,其余组分、参数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2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4相比,区别在于,采用常规的帕氏食氢菌(菌种库中)替换保藏编号为CGMCC1.12500的帕氏食氢菌,其余组分、参数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2相同。

试验例一、本发明小麦育种用菌液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取郑麦7698种子,花期分别喷施实施例1制备的小麦育种用菌液之后,等到收获期分别收集不同小麦育种用菌液处理的郑麦7698种子,然后第二年种植这些特殊的郑麦7698,相对于对照(未经小麦育种用菌液处理)郑麦7698,计算不同有益菌对小麦种子产量的影响。

结果为:根瘤菌属(Rhizobium sp)处理增产121斤/亩、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sp)处理增产126斤/亩、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sp)处理增产130斤/亩、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处理增产125斤/亩、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sp)处理增产220斤/亩、色杆菌属(Chromobacter sp)处理增产156斤/亩、蓝细菌(Cyanobacteriasp)处理增产145斤/亩、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处理增产131斤/亩、绿藻(Scenedesmus sp)增产155斤/亩、酸硫杆菌属(Thiobacillus sp)处理增产116斤/亩、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 sp)处理增产198斤/亩、食酸菌属(Acidovorax sp)处理增产168斤/亩、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处理增产157斤/亩、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处理增产212斤/亩、固氮弧菌属(Azoarcus sp)处理增产200斤/亩、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处理增产177斤/亩、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 sp)处理增产185斤/亩、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处理增产153斤/亩、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sp)处理增产162斤/亩、贪铜菌属(Cupriavidus sp)处理增产214斤/亩、德克斯氏菌属(Derxia sp)处理增产156斤/亩、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处理增产168斤/亩、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 sp)处理增产123斤/亩、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 sp)处理增产127斤/亩、氮单胞菌属(Azomonas sp)处理增产164斤/亩、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 sp)处理增产149斤/亩、巴拉伯克氏菌属(Paraburkholderia sp)处理增产155斤/亩、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处理增产164斤/亩、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处理增产158斤/亩、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sp)处理增产210斤/亩、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处理增产188斤/亩、根瘤菌属(Rhizobium sp)处理增产155斤/亩、贪噬菌属(Variovorax sp)处理增产173斤/亩、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处理增产165斤/亩、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处理增产232斤/亩、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处理增产147斤/亩、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sp)处理增产56斤/亩、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 sp)处理增产168斤/亩、中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处理增产108斤/亩、荚硫菌属(Thiocapsa sp)处理增产85斤/亩、黄色杆菌属(Xanthobacter sp)处理增产69斤/亩、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 sp)处理增产171斤/亩、沃特氏菌属(Wautersia sp)处理增产148斤/亩、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sp)处理增产184斤/亩、泛菌属(Pantoea sp)处理增产155斤/亩、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处理增产1162斤/亩、动胶杆菌属(Zoogloea sp)处理增产96斤/亩、产气杆菌属(Aerobacter sp)处理增产110斤/亩、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sp)处理增产130斤/亩、诺卡氏菌属(Nocardia sp)处理增产151斤/亩、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处理增产144斤/亩。

试验例二、测定接种小麦品种的含菌量

小麦品种包括:丰德存麦5号、存麦8号、丰德存麦1号、豫麦158、漯麦8号、阳光818、博农6号、山农26、山农22号、山农17、运旱115、运旱618、运旱20410、津农7号、津农6号、津强7号、津春6号(春性)、浩麦一号、扬麦23、隆平麦518、郑麦101、郑麦7698、郑麦366、郑农16(弱春性)、郑麦9023(春性)、郑麦98(半冬性)、郑麦7698(弱春性)、淮麦30、淮麦25、淮麦18(半冬性)、淮麦28(半冬性)、晋麦92号、晋太170(半冬性)、晋春15号(春性)、太10604、舜麦1718、徐麦31、宿553、石优20号、新麦26、新麦19、新麦18(半冬性)、周麦21号、周麦25(半冬性)、周麦26号(半冬性)、师栾02-1、京花9号、连麦2号、辽春17号(春性)、辽春18号(春性)、辽春20号(春性)、辽春23号(春性)、哲麦10号(春性)、农麦2号(春性)、巴丰5号(春性)、赤麦7号(春性)、巴优1号、北麦一号、龙麦26(春性)、克春1号(春性)、龙麦33(春性)、龙麦35(春性)、川麦39(春性)、济麦20号(半冬性)、烟农21号(冬性)、丰强7号(春性)、长春7号(春性)、邯优3475(半冬性)、豫麦70(半冬性)、怀川916(弱春性)、太学6号(弱春性)、高优503(半冬性)、邯00-7086(半冬性)、8901/11/14(半冬性)、藁优9409(半冬性)、平麦02-16(半冬性)、宁春39号(春性)、镇麦168、宁麦16(春性)、沈免2137(春性)、泛麦5号(半冬性)、泛麦8号(半冬性)、中麦14(冬性)、小偃81(半冬性)、小偃54(冬性)、陕垦6号(半冬性)、陕垦81(半春性)、九麦2号(半冬性)、西农509、西农9718、西农979、西农889(冬性)、陕麦159(半冬性)、西农3517、西农2000(半冬性)、远丰175(半冬性)、武农986、武农148、闫麦8911、新旱688(春性)、郑麦005(弱春性)。

使用实施例15的小麦育种用菌液接种以上小麦品种(实施例16的方法),在花期小麦接种以后,等到成熟收集种子,然后将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萌发,测定帕氏食氢菌(Hydrogenophaga palleronii)的含量。

结果为:丰德存麦5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存麦8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丰德存麦1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豫麦15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6cfu/g)、漯麦8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阳光81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博农6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山农2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山农22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山农17(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运旱115(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运旱61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运旱20410(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津农7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津农6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津强7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津春6号(所含菌量为109cfu/ml)、浩麦一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扬麦23(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隆平麦51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郑麦101(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郑麦769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郑麦36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郑农1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郑麦9023(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郑麦9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郑麦769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淮麦30(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淮麦25(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淮麦1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淮麦2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晋麦92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晋太170(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晋春15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太10604(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舜麦171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徐麦31(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宿553(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石优20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新麦2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新麦19(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新麦1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周麦21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周麦25(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周麦26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师栾02-1(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京花9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连麦2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辽春17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辽春18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辽春20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辽春23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哲麦10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农麦2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巴丰5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赤麦7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巴优1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北麦一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龙麦2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克春1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龙麦33(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龙麦35(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川麦39(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济麦20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烟农21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丰强7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长春7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邯优3475(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豫麦70(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怀川91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太学6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高优503(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邯00-708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8901/11/14(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藁优9409(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平麦02-1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宁春39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镇麦16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宁麦1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沈免2137(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泛麦5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泛麦8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中麦14(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小偃81(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小偃54(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陕垦6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陕垦81(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九麦2号(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西农509(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西农971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西农979(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西农889(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陕麦159(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西农3517(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西农2000(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远丰175(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武农986(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武农14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闫麦8911(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新旱688(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郑麦005(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

试验例三、测定接种麦类物种的含菌量

麦类物种包括:小麦属(Triticum)、黑麦属(Secale)、山羊草属(Aegilops)、簇毛麦属(Dasypyrum)、偃麦草属(Elytrigia)、冰草属(Agropyrum)、大麦属(Hordeum)、披碱草属(Elymus)、赖草属(Leymus)、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旱麦草属(Eremopyrum)、类大麦属(Crithopsis)、无芒草属(Henrardia)、异形花属(Heteranthelium)、棱轴草属(Taeniatherum)、鹅观草属(Roegneria)、拟鹅观草属(Pseudoroegneria)和澳麦草属(Australopyrum)。

使用实施例15的小麦育种用菌液接种以上麦类物种(实施例16的方法),在花期麦类接种以后,等到成熟收集种子,然后将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萌发,测定帕氏食氢菌(Hydrogenophaga palleronii)的含量。

结果为:小麦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黑麦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山羊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7cfu/g)、簇毛麦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偃麦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冰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大麦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披碱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赖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新麦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旱麦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类大麦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无芒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异形花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棱轴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鹅观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拟鹅观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9cfu/g)和澳麦草属(所含帕氏食氢菌菌量为108cfu/g)。

取郑麦7698,花期喷施实施例15制备的小麦育种用菌液之后,等到收获期收集小麦育种用菌液处理的郑麦7698种子,然后第二年种植这些特殊的郑麦7698,化肥和农药减少一半,相对于对照组(花期不接种实施例15制备的小麦育种用菌液,农药化肥照常),产量增加11%。

试验例四、比较各个小麦育种用菌液的小麦增产效果

所用的十七个小麦育种用菌液的配方分别是按照实施例1-15及对比例1-2制备的小麦育种用菌液,花期接种西农979,等到收获期收集西农979种子,然后第二年种植这些处理过的西农979种子,没有经过小麦育种用菌液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经过比较,实施例1到实施例15的小麦育种用菌液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的亩产,具体为实施例1提高亩产10%,实施例2提高亩产11%,实施例3提高亩产9%,实施例4提高亩产8%,实施例5提高亩产9%,实施例6提高亩产10%,实施例7提高亩产13%,实施例8提高亩产14%,实施例9提高亩产10%,实施例10提高亩产11%,实施例11提高亩产15%,实施例12提高亩产17%,实施例13提高亩产10%,实施例14提高亩产10%,实施例15提高亩产9%,对比例1提高亩产2%,对比例2提高3%。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抗菌剂,抗菌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